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政治与法治 > 人民当家作主 >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1 题号:650639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乡村治理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近年来,西部S村加强乡村德治建设,通过建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形式,健全完善乡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深入挖掘和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上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立家训家规、传家风家教,倡文明树新风、革除陈规陋习等活动,实现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三共”的社会治理格局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十九大报告再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加强农村基层自治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为破解乡村治理困境指明了方向。


(1)结合材料和政治知识,以“S村”为例说明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对实现“乡村振兴”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西部S村加强乡村德治建设举措的合理性。
(3)请为S村开展法治教育活动,写两句相关的名言、警句。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中国,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结合材料,运用“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相关知识,说明公民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2016-11-26更新 | 8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项目怎么建,村民说了算!江门市龙脊村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从项目的引进、选址到落地,均由村民广泛参与。

在开展新农村建设初期,该村想通过招商引资打造美丽宜居乡村。该村组织"两委"干部、党员代表、人大代表和村民召开项目引进讨论会,通过全体投票,确定引进外出乡亲带资进村的巴贝高亲子文旅项目。项目引进后,规划选址成为首要问题。龙脊村依托村代表联络站,搭建村民"议事厅",组织党员代表、人大代表和村民召开"民事民商议,代表齐参与"民主议事会议,最终,就"拆除原砖厂,用于建设新文旅项目"达成共识。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龙眷村设立村民,代表评议平台,对项目建设中的财务公开清单、报账凭证等进行审核,拧紧了村务工作的"安全阀"。

龙脊村项目的顺利推进,是党领导下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村一级的生动实践。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龙脊村的做法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怎样的实践路径。
2022-05-23更新 | 118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社会治理的重心所在。针对基层治理存在的难题,顺德创新推出“村居约请+部门报到”机制,让村居和部门“双向奔赴”,构建起问题解决“直通快办”工作机制,进一步推动资源往基层倾斜,探索建立部门“平时常报到,急时可约请”工作机制。

村居和职能部门实现“双向奔赴”:首先,明确村(社区)约请主体、约请对象、约请事项,由村居向职能部门发出邀约;其次,职能部门根据村(社区)党组织提出的约请事项,明确责任人,派出业务骨干按约定时间到村(社区)赴约、在限定时间内跟进解决。与此同时,组织部门和驻村部门实施全过程监督。“双向奔赴”形成了一套“发现问题——明晰责任——解决问题——反馈问题”闭环管理机制,能够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截至目前,全区村(社区)党组织共发出约请760多次,约请部门单位成功解决事项684件,事项办结率达95%。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顺德是如何通过“村居约请+部门报到”机制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
2023-11-08更新 | 1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