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探究世界的本质 > 世界的物质性 > 意识的作用 >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2 题号:6566884
材料— 历史方位是指客观事物在历史进程中的前进方向和所处位置。不断适应形势变化,认清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经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和深刻变革,呈现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胜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进入新时代,我国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按照“两步走”战略部署,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说明党的十九大是如何科学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
材料二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做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什么?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各方面实际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从需求侧看,“美好生活”日益多样化,不仅包括物质方面,而且还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非物质需求;从供给侧看,虽然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实现质的飞越,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仍然不能满足13亿多人民对不同产品结构和各种服务的需求。
(2)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做出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开启中国民事法律新时代。

材料一《民法典》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承载着几代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亿万人民的梦想。

时间编纂过程
1954年第一次编纂民法典工作,随着“整风”“反右”运动兴起而中止。
1962年第二次编纂民法典工作,被“文化大革命”所中断。
1979年第三次编纂民法典工作,最后因条件尚不够成熟也未能成功。


2015年后
第四次民法典编纂工作,第一步,编纂民法典总则编,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
2017年3月,《民法总则》由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
2002年5月,《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材料二 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法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巨大变化。我国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遵循民事立法的基本规律,形成了一部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民法典的颁行,必将掀开新时代法治社会建设的新篇章,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关好生活需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1)新中国的民法典编纂工作几经波折,历经六十多年最终完成。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的反复性”相关知识分析其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相关知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编纂《民法典》的必要性。
2020-07-29更新 | 31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三个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立足中国国情,彰显中国特色,形成了体现中国特色、民族风格、大众需求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把国情同世情结合起来,既立足国情、扎根本土,又洞察全球风云、把握世界潮流;既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民族性,又彰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性。三是把科学认识同价值目标结合起来,坚持在理论创新中做到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指导性的基本理念和哲学基础。

材料二   走过百年风雨,因初心不改而朝气蓬勃;迈向伟大复兴,因矢志不渝而一往无前。从2019年6月开始,中国共产党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牢牢把握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的根本任务,努力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

清正廉洁作表率的具体目标,确保这次主题教育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1)阅读材料一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哪些基本特征?
(2)阅读材料二,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角度,谈谈如何确保此次主题教育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2021-09-25更新 | 21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缓解北京首都机场繁重的航运压力,改变北京市“北重南轻”的失衡发展格局,更好地配合国家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战略,2014年12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开始动工兴建。2019年9月25日,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启用。

外形宛如金色凤凰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主航站楼兼具功能性和艺术性,主航站楼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经典建筑元素,它继承了现代机场的所有的优点,同时也解决了传统的问题,在美学上非常具有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从航站楼的整体结构设计上看,行云流水般的曲线形成18万平方米的自由曲面屋顶,塑造了“凤凰展翅”的惊艳造型。位于五指廊端部的外部“空中花园”分别以丝园、茶园、瓷园、田园和中国园为主题,呼应“丝绸之路”,为旅客带来中国园林式的候机体验。同时在设计中也体现了法国ADPIngenierie建筑事务所和扎哈·哈迪德(ZahaHadid)工作室的设计理念,创造了世界上唯一一座“双进双出”航站楼。


结合材料,分析大兴国际机场主航站楼的设计是如何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
2021-04-01更新 | 1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