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政治与法治 > 公民的政治生活 > 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 >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 题号:666985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2月,中央文明办启动2018—2020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4月,西南某省Y市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
材料一   市民的文明素质决定着城市的精神风貌,事关创建文明城市的成败。Y市积极开展“我文明Y市文明”等各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让群众形成文明自觉,拒绝为了个人一时方便而出现的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更要避免为了争一时之快而闯红灯、图一私之利而乱停车等违法违规现象。针对少数机关干部在执行过程中走样,落实创建措施不积极的现象,更需要发挥人民群众监督作用,督促政府部门切实履职。只有发挥人民群众在创建文明城市中的决定性力量,我们的城市才能更加美丽、繁荣、宜居、文明。
(1)结合材料一和公民的知识,谈谈Y市市民应如何参与本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
材料二       为落实动员大会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相关要求,Y市政府以及各部门认真务实地搞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加强各类市政公共设施的建设、维护、管理,优化城市交通网络,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整治交通秩序,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大力推进文明交通行动,整治社会文化和校园周边环境,营造良好社会文化氛围;整治社会治安环境;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与此同时,Y市政府及各部门还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惩处失职、渎职现象,努力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真正成为一项顺民意、惠民生的民心工程。
(2)结合材料二和政府的相关知识,谈谈Y市政府创建文明城市系列举措的理论依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2020年4月24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下称条例)。条例包括文明行为规范、对不文明行为的治理等共六章六十三条,将从今年6月1日起施行。制定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目的,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法律规范,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

实际上,近年来,各地陆续制定了不少文明行为规范条例,但这些条例往往只停留在条例层面,许多不文明行为仍然存在。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真正落实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在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真正落实上,市民无疑是最重要、最直接的主体。结合材料,请从公民政治参与的角度,说明市民应有的担当。
2021-04-23更新 | 4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2020年春节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牵动着我们所有人的心。面对疫情,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立志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材料一:在抗击疫情的危急关头,明知前路漫漫、危机重重,有些人却选择迎难而上。全国各地多支医疗队、万余名医疗队员,义无反顾,主动请缨、勇敢“逆行”!10天建成火神山医院,令人惊叹的速度背后,是来自五湖四海的7000余名建筑工人日夜兼程的无怨劳作。危难之际,解放军官兵闻令而动,全力支援地方疫情防控。除了他们,还有外卖小哥、媒体记者、心理咨询师、志愿者、清洁工……我们无法一一列出他们的姓名,但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最美逆行者!


(1)运用唯物史观知识,谈谈你对“最美逆行者”的认识。

材料二: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1月27日,教育部发布《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1月29日教育部要求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各地教育部门、广大教师、网络科技企业、莘莘学子,还有无数家长团结一致、紧急行动,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实现停课不停学,战“疫”学习两不误。停课不停学总体效果是好的,但是各地在落实教育部通知精神过程中由于理解偏差,也出现了一些加大教师、学生负担和挤占节假日等问题,长时间盯着手机电脑屏幕,也会给教师、学生视力健康带来一定危害。


(2)有人认为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方式,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需要经历“质疑和检验”。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该观点。

材料三: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尊重科学、医德高尚,关键时刻给了民众定心丸。民众,纷纷响应国家号召,万众一心,共同抗击疫情!很多青少年给钟南山院士写信,表达崇高的敬意。


(3)疫情面前,没有谁是旁观者,从《政治生活》的角度思考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2020-10-17更新 | 5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几年来,网络监督日益深入人心。和传统媒体监督相比,网络监督具有其独特优势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成为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重要构成和最佳结合,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在网络监督过程中得到很大程度的实现。但有的网民通过网络散市谣言,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宣泄对社会的不满情绪,造成了恶劣影响。司法专家指出,网民在行使监督权利的同时,不应拒绝相应的法律和社会责任。针对网络监督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加以引导和规范,使网络监督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网民在行使监督权利的同时,不应拒绝相应的法律和社会责任”。请你根据这句话谈谈对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理解。
2018-06-21更新 | 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