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 文化遗产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40 题号:698623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京的故宫、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别具一格的城市建筑是城市一张闪亮的名片,向世人展示着所在城市的地域特色、历史文化、气候、风土人情,甚至蕴涵着城市价值追求与发展理念。然而,当下中国的城市建筑因缺乏地域特色而饱受诟病。“千城一面”的城市面貌,既失去了外部的可识别性,也丧失了内部认同感。

材料二对一座古城而言,胡同是这座古城的脉络,是古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更是历史变迁的有力见证。胡同是开封的一大特色,开封市区内有不少具有浓郁特色的街巷胡同,素有“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之说。近年来,开封市政府加强对古街胡同的保护与重建。如三民胡同,淳朴和坦诚的民风被沿袭;珠玑巷,现已成为客家文化的展示区;双龙巷,开封第一巷的风姿即将重现……


(1)有人认为,区域文化唯有秉持地域特色,才能在中华文化中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请结合矛盾基本属性的相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开封市政府加强对古街胡同的保护与重建的原因。
(3)为了更好的保护与重建古街胡同,请为开封市提出两条经济学建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是农历辛丑牛年,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结。

材料一   牛经常出现在一些画作和诗词中。唐朝韩滉创作的《五牛图》作为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缩影,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五牛图》流落海外,直到上世纪50年代才得以重归故土,并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1977年,《五牛图》被送到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厂,由孙承枝先生主持修复。如今,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对《五牛图》进行了立体化呈现,穿上铜雕外衣的五头牛走下画卷,走出深宫,作为国礼走向世界,将“五福临门”的好兆头带给千家万户。

材料二   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深深镌刻着中国人民砥砺奋进的鲜明印记。北斗人,就是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拓荒牛”。自1994年北斗一号立项以来,一代代北斗人始终秉承航天报国、科技强国的使命情怀,一路披荆斩棘,不懈奋斗,经过夜以继日地科研攻关,无数次外场测试试验,面对一个个问题,不断提出新想法,再验证,再推翻,一点点向前推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打破了技术垄断和西方封锁,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面对西方的技术垄断和封锁,北斗人常说,“‘巨人’对我们技术封锁,不让我们站在肩膀上,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成为巨人”。


(1)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必须保护好,利用好。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加以分析。
(2)结合材料二,运用意识能动性的知识,分析北斗人是如何成为建设科技强国的“拓荒牛”的。
(3)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结,牛经常出现在一些画作和诗词中。请你写出两条体现“三牛精神”的诗词。
2021-04-24更新 | 662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央视播出的文化综艺节目《国家宝藏》,找明星演历史小剧场,加上博物馆长亲自解说,展现历史器物之美与背后的故事,播出后立即掀起年轻人学习历史、参观博物馆的热潮。节目里介绍了号称千年不锈的越王勾践剑,立刻让收藏该剑的湖北省博物馆游客暴增,展示柜四周人潮没断过。而与文物的前世故事相比,文物的今生故事也成为亮点。博物馆志愿者、考古工作者、大学教师、博物馆工作人员……都加入了文物今生故事的讲述,让文物更好地活在当下。随着人们对文物的持续关注、社会对文化遗产的日益重视,一股文化遗产热潮正在兴起。
节目组通过丰富多元的视听手段、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传达给每一位电视观众,让精致的国宝与精心的创作叠加,于人民群众中寻找源头活水,和社会热点相契合,与观众的情感相融合,做到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大视角出发、大情怀展现,最终节目以融合纪录片、真人秀、综艺等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国家宝藏》开播即秒红,业界认为文化综艺终于跳出了读诗、读信、默写生词的窠臼,掀起90后、00后对博物馆文物及历史的浓厚学习欲。
(1)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国家宝藏》节目是如何做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
(2)请运用哲学“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谈一谈节目成功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3)如果你有幸成为国宝守护人,为央视推荐一件自己家乡博物馆收藏的国宝,你会推荐什么?请写出国宝的名字及你推荐的理由。陈述理由请简明扼要,突出特点,字数不超过30字。
2018-03-19更新 | 27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文化遗址,其文化堆积距今约4500—2800 年。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其中出土的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而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有考古专家指出,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体现了三个层面的文化。一是以青铜面具、青铜神树为代表的本地特征;二是以玉戈、牙璋等为代表的夏商文化的影响;三是三星堆在吸收中原青铜技术的同时进行自我创新,比如器形是中原的尊、罍,但风格装饰明显与长江中下游有密切联系。今天,三星堆考古仍在有序推进。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三星堆考古的文化价值。
2021-12-28更新 | 1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