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寻觅社会的真谛 > 社会历史的本质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3 题号:6991530
马克思指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用迷信来说明历史”,而我们现在是“用历史来说明迷信”。“用迷信来说明历史”就会将人类历史说成是精神的产物;“用历史来说明迷信”则强调认识人类历史首先要从人类经济生活状况入手,才能驱散人类历史的迷雾。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动机、目的决定的
②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用迷信来说明历史”会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
④“用历史来说明迷信”坚持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知识点】 社会历史的本质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解题方法
【推荐1】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充分挖掘学校自办食堂的育人价值,探索基于学校实际的劳动教育新路径,开设了“食堂帮厨”特色劳动体验课,让食堂变教室,厨师变导师。在学生中重视开展劳动教育是因为(     
①劳动教育观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根本观点
②劳动是培养人、塑造人和发展人的重要手段
③劳动是人们实现梦想、创造美好生活的阶梯
④劳动教育是理解整个世界奥秘的“金钥匙”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11-08更新 | 13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2017117日,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草案)》在中国人大网首次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草案共1067条,明确了国家监察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规定了检查机关的基本定位、监察范围、监察职责、监察权限、监察程序等基本内容。从唯物史观角度看,制定监察法是
①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
②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③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
④人们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由自发到自由转变的标志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8-02-08更新 | 5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在2019年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紧紧抓住时代这个大背景,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从唯物史观角度来看,这是因为(       
①反映时代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的发展   
②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0-08-19更新 | 5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