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6 题号:7001113
2018年5月12日,是人类载人航天活动57周年纪念日。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材料一航天探索向来伴随着高风险,任何一点疏漏都可能造成灾难。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包括航天员、空间应用、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和空间实验室八大系统的宏大系统工程,涉及众多高新技术领域。“零瑕窥”“零失误”“万无一失”是各单位的一贯要求,不放过任何细节。全国数千个单位、十几万科技大军自觉服从大局,坚持统一指挥和调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知识,说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为什么能够成功?

材料二我国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实施,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


(2)材料二中我国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实施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球之巅,勇者为峰。2020年5月27日,五星红旗再次飘扬在珠峰之巅,8名中国测绘队员登顶珠峰,队员竖起觇标,操作各类仪器,顺利完成峰顶测量任务。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测量珠峰高度难度极大,可以说人类对珠峰的测量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攀登科技高峰,求索真理的历史。

测量时间测量国家测量高度备注
1714年中国无结果《皇舆全览图》西藏分图,人类首次在地图上注明珠峰的位置及其名称。
1847年印度8787.3米在距离珠峰322千米的地方,通过测定距离和垂直角得出珠峰测量高度。
1852年英国8847.6米在距离珠峰45—75千米的地方,设置8个经度等高仪,确定经纬度,测得高度。
1975年中国8848.13米①中国首次在珠峰顶部竖立测绘觇标
②当时我国没有测量冰雪厚度的雷达
1992年美国、
意大利
8846.10米①运用全球定位系统
②携带光电测距仪
2004年意大利8848.8米①未在珠峰顶部竖立测绘觇标
②利用轻质冰雪雷达测得顶部冰雪厚度为3.0米—3.7米
2005年中国8844.13米①在珠峰顶部竖立测绘觇标
②首次利用轻质冰雪雷达测得珠峰顶部冰雪平均厚度约为3.5米
2020年5月27日中国待公布①依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②首次进行航空重力测量
③实景三维技术及雪深雷达等多种传统和现代测量技术和工具进行综合测量

经过几代测绘科技工作者的呕心沥血、不懈奋斗,我国对于珠峰高度测量的精准度也在不断提高。这些精准数据将为我国相关科学工作者进一步研究青藏地区板块运动、环境变化等问题提供一手资料。


(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对珠峰高度测量的精准度不断提高的原因。
(2)“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国界。”为我国未来科学家的研究方向提供两条具体建议并说明理由。(要求:方向建议具体,支撑理由充分,表述简洁明晰)
2020-12-20更新 | 115次组卷
主观题-图表题 | 适中 (0.65)
【推荐2】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闭幕。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立足于并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促使中国法治建设不断发展。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到今年“依法治国”首次作为党的中央全会议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我们步伐稳健有力。
“法治中国”36年
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
提出“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987十三大
提出“法制建设必须贯穿于改革的全过程”的思想。
1997十五大
正式提出“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2002十六大
提出“要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大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
2012十八大
提出“加快建设社会注意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
2014十八届四中全会
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问题,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结合材料,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角度,说明党建设“法治中国”的历程体现了哪些方法论道理。
2016-11-26更新 | 32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材料一: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提出和实践,互联网思维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并很快渗入人们的生活实践中。究竟什么是互联网思维,虽然目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互联网思维应该是相对于工业化思维而言的,它打破了工业化时代的标准思维模式,适应了互联网时代的需要,是对工业化思维的升华,是工业化和信息化有机结合条件下的一种崭新思维模式。
材料二:对如何通过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个别地方政府仅仅把国家政策停留在口头上,而没有落实到具体实际行动中;有的则认为,这不是什么难事,有发达国家、先进省份现成的经验,人家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这是一劳永逸的事。
(1)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人们对互联网思维为什么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2)请运用认识论道理,分析材料中个别地方政府所犯的错误。
2016-11-26更新 | 10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