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文化与生活 > 文化对人的影响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5 题号:70543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法治文化是指从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和现实环境中生长出来,经过长期社会化过程积淀下来的人们对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包括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法律价值取向等内容。法治文化意味着法治精神得以普遍化地实践和实现,社会活动是按照法治精神实践的过程和实现的结果。

法律只有经过与之相适应的、反映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的解读,才能为人们所理解,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从历史上看,中国社会长期受封建统治,其后果是法治基础相对薄弱。反映在文化上,人治文化对社会的影响较为深远。从传统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的转变,不仅是法律制度不断健全的过程,也必然是人们的政治、文化观念转变的过程。只有形成了与现代法治要求相适应的文化观念,才能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才能以新的观念、道德推动法律的执行和发展,从而为法律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
(2)请你就如何“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写出两条宣传标语。(要求言简意赅,每条20字以内)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值得所有人深思的灾难,至今仍然在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社会即课堂、生活即教育。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们需要共同面对、共同参与、共同承担,把灾难当成教材,共同完成好这场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培养孩子坚忍不拔、从容不迫的奋斗精神和赤诚仁爱、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进一步树立和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与祖国一起成长,让灾难见证我们坚定成长的足迹,让不幸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

疫情期间,广州市中小学智慧阅读平台的100所试点学校学生参与了平台推出的多种阅读活动,吸引了近22万学生参与,阅读总次数超过400万次。广州市中小学智慧阅读项目组专家、特级教师周群认为,面对疫情,学生们除了阅读相关的科普作品外,同时还应该多阅读以疫情(传染病)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包括科幻作品,了解人类在面对烈性传染病时所表现出的人性善恶,并反思如何避免疫情灾难的发生,从而成为“会思想的苇草”。2020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雷鸣强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再次提醒我们,必须加强中小学生灾难教育,使其成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小学教育应如何引导青少年在灾难中成长。
2020-10-14更新 | 13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621日,国务院批复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923日,我国迎来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主会场活动在新郑市红枣小镇拉开序幕。通过庆半收、晒丰收、话丰收、享丰收、促丰收等形式,全面展示河南省悠久厚重的中原农耕文化、现代农业发展新成就、农村改革发展新变化、中原农民新创造。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能够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的地位,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利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将每年的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节气时今摇身一变,成了具有鲜活现代感的重要节日,这从某种程度上,恰是传统文化有机融入现代生活的一种契机与自然而然。让人们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可以汇聚人民对那座山、那片水、那块田的情感寄托,从而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烹陶,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文化传统。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国家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意义。
2019-07-22更新 | 7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因此,我们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2016-11-26更新 | 1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