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政治与法治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意义
题型:主观题-图表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95 题号:73440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7年9月29日,新的十九大代表名单正式向社会公布。各选举单住统筹考虑,做到了经济、科技、政法各行各业,省、市、县、乡镇村组和街道社区等各个层次,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各个方面都有代表。当选代表中,工人、农民、专业技术人员等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771名,占33.7%,比十八大提高3.2个百分点;平均年龄为51.8岁,其中55岁以下的1615名,占70.6%;大专以上学历的2154名,占94.2%。各选举单位注重推优导向,普遍采取摸底汇总先进模范党员名单、条块结合推荐提名代表人选等办法,把那些在各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党员推荐为代表人选。

材料二:2018年8月6日晚,2022年杭州亚运会会徽正式发布。


会徽名为“潮涌”,其主体图形由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赛道、互联网符号及象征亚奥理事会的太阳图形六个元素组成,下方是主办城市名称与举办年份的印鉴,两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杭州亚运会会徽。扇面造型反映江南人文意蕴,赛道代表体育竞技,互联网符号契合杭州城市特色,太阳图形是亚奥理事会的象征符号。钱塘江和钱江潮头是会徽的形象核心,绿水青山展示了浙江杭州山水城市的自然特质,江潮奔涌表达了浙江儿女勇立潮头的精神气质,整个会徽形象象征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潮的涌动和发展,也象征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团结携手,紧密相拥,永远向前。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概述十九大代表的特点并结合这些特点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何能够担当新时代现代化强国重任。
(2)结合材料二,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说明“杭州亚运会会徽”的设计体现的道理。
(3)请你为2022年杭州亚运会写两条宣传语,每条不超过20字。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0月22日,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实“三权分置”制度,是本次修法的主要任务。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表示,农村土地承包法是一项把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上升为法律的系统性工程,关乎亿万农民的美好生活,要秉持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努力做到每条每款精确表述。要通过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更好地把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让广大农民吃上定心丸。修正案草案符合十九大的精神,贯彻了党中央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决策部署,适应土地经营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方向,反映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也充分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益,特别是更好地突出男女平等,保障了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农村土地承包法最核心的是稳定承包关系,在土地改革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稳定集体组和村民委员会,更好地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集体土地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应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法的修正和实施。
2018-12-17更新 | 35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0年3月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十四五”规划建议,成立文件起草组,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3月到10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奔赴全国八个省市进行地方调研,为“十四五”规划建议编制丰富了实践案例;7月下旬到9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系列座谈会,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家、科学家、货运司机、餐馆店主、农民工人等各行业代表走进会场,倾听各方声音,了解人民所思所盼。文件起草过程,开创了我国五年规划编制史上首次“网络问策”,网友留言100多万条;文件坚持问计于民和顶层设计相统一,亿万人民共同参与、共同见证、共同推动,汇聚成新征程上的磅礴力量,成为我国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编制“十四五”规划和远景目标要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因,并阐释规划和远景目标的编制过程是如何体现党的领导的。
2021-01-08更新 | 61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解题方法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自2022年1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中华民族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家庭教育要由旧传统的“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

该法历经“千锤百炼”而诞生。最初由教育部配合全国妇联起草法律文本草案,教育部组织公开征集各方意见,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讨论,并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草案并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2021年9月,全国人大相关部门就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开展相关调研,经过三次审查后,2021年10月23日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凝聚着全党全社会的智慧,承载着亿万人民的期盼,是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的的法治体现,是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法治保障。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过程是如何体现中国式民主政治的。
2022-07-22更新 | 2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