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探究世界的本质 > 世界的物质性 > 意识的作用 > 意识活动的特征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8 题号:740066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生产、设计者在技艺和流程上精益求精,以质量和品质赢得行业领先和消费者信赖的精神。“工匠精神”造就了瑞士钟表业的经久辉煌,员工把生产的每一款产品都看作是艺术品,而不是普通的产品,这样的生产势必计划周密,过程专注,工艺精益求精。员工把生产过程看作是一个主动创造而不是机械复制的过程,就会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自己的劳动产品,进而使每一款产品具有艺术特性。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的有关知识分析发扬“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1】2018年9月23日,农历秋分,我国亿万农民迎来第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一一“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农民丰收节”不仅是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好日子,也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最生动的体现。

材料一农民丰收是乡村振兴的希望,乡村振兴又为农民丰收厚植沃土。“中国农民丰收节”用最喜庆的方式勾勒出中国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描暮出乡村振兴最美好的愿景。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在今年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助于凝聚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不仅表明了国家对“农”的关怀、尊重和敬意,更能唤醒人们对被城市化进程遮蔽的农业发展和农村生活的热情,唤醒每个人对农民和生活本源的关心;能够吸引更多社会群体投身农业,成为新农人,激发出全社会兴农、助农、爱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乡村振兴集聚人才、集聚力量,同时增强亿万农民振兴乡村的热情和信心。

材料二“粒粒皆辛苦”是千百年来农事沧桑对中国人的教育。作为农民的节日,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一定要体现农民的愿望,尊重农村的实际,要抛去浮华的外衣,回归农之本色,更要避免形式主义、警惕铺张浪费,用最接地气、农民最喜闻乐见的方式庆祝丰收,绝不能把节日办成花架子,增加基层和农民的负担。“中国农民丰收节”既是全国的节日,也要有地方的色彩,各地可以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农时农事,弘扬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天南地北、百花绽放。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如何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
(3)某村委会就如何参加全县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向全体村民征求意见,请你以该村村民的身份就如何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提出两条建议。
2019-02-01更新 | 19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唐宋以来,湖南安化茶叶便享誉天下。古时人们运输茶叶是通过肩挑马驮走崎岖山道,即“茶马古道”。安化茶马古道,位于柘溪国家森林公园腹地与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交汇处,是大梅山文化的发祥地。

安化茶叶从安化境内的资江沿岸出发,有四条“万里茶路”。这四条“万里茶路”的目标都指向兰州,但兰州决不是茶路的终点,而是通过兰州沿途扩散至亚洲、欧美等地。“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这条在历史上长达千年的茶马古道是一条人文精神的承载之路。马帮群众每次踏上征程,就是一次生与死的体验之旅。茶马古道的艰险超乎寻常,然而沿途壮丽的自然景观却可激发人潜在的勇气,力量和忍耐,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留印在茶马古道上的先人足迹和马蹄烙印,以及对远古千丝万缕的记忆,将幻化成华夏子孙崇高的民族开拓创业精神。一代代茶商马夫,既是贸易经商的生意人,也是开辟茶马古道的探险家;一条条茶马古道,既是运输通道,也是连接内陆与边塞、中国与世界的纽带。


(1)有人说,茶马古道是一条茶叶的运输之道,更是一条人文精神的承载之道。试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并结合材料对此加以评析。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说明千年茶马古道的开辟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
2023-01-16更新 | 287次组卷
主观题-辨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

11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探索。孙中山先生终其一生矢志奋斗,印证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改造中国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今天,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要学习和继承他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学习他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学习他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学习他坚韧不拔、百折不挠酌奋斗精神。蹦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勇气,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锐气,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推向前进。


某网民发帖称:孙中山先生的经历表明“有什么样的精神,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评价这一观点。
2021-11-11更新 | 10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