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 民族节日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5 题号:7513471
2018923日(农历秋分),亿万农民迎来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唐珂认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虽然是首次设立,但其历史根基、民意基础、文化底蕴深厚。丰收节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赋予其文化内涵,凝聚精神力量。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节日之一,农民丰收节
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蕴含着人们生活中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     
蕴藏丰富的文化内涵,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先进性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知识点】 民族节日 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玫瑰”盖过“汤圆”,“元宵”不敌“情人”,传统文化遭遇尴尬。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备受冷落,有识之士对此深表忧虑。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冷落本民族传统节日(  )
A.说明可以借鉴西方文化以弘扬中国的文化
B.不利于继承、弘扬民族精神与增强民族凝聚力
C.是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文化侵略的结果
D.反映了西方先进文化逐步代替中国落后文化的趋势
2018-10-15更新 | 19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巴米扬大佛深藏在阿富汗的山谷中。2001年,巴米扬大佛在内乱中被毁。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遗址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此后该组织强调,如果要保留世界文化遗产的称号,巴米扬遗址内的文物、古迹必须只能是“古物保护、维修”,不能有用新材料建造成的新的东西。也就是说,如果用新的材料去建造一个全新的巴米扬大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会承认其文化遗产的身份。此后诸多艺术家纷纷想用各种方式来“重建”巴米扬大佛。德国的考古学家认为可以对几千个大佛碎片进行沉积特征分析。这种相当于“地质DNA分析”的方式,可以确定每个碎片在佛像上的位置。日裔美国艺术家计划用激光束打在大佛的遗址上以恢复其本来面目;2015年,来自中国的张昕宇和梁红夫妇及其侣行团队,利用先进的建筑投影技术,成功对53米高的大佛进行了光影还原,并以此方式向中阿两国友谊致敬。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出(     
①巴米扬大佛是该国乃至该地区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因此不能轻易用新材料重建
②多国艺术家计划修复大佛,是为保护大佛这一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与普遍的规律,所以艺术家们达成了修复手段的共识
④我国张昕宇和梁红夫妇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通过光影技术修复大佛重视了文化多样性
A.②④B.②③C.①④D.①③
2022-01-20更新 | 3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三星堆遗址距今有3000至5000年历史,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2021年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会通报:三星堆新发现6座器物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青铜神树等重要文物500余件,刷新了学界对三星堆遗址和古蜀文明的认知。通过考古发掘(     
①能够集中表达民族情感,培养中华文化归属感
②复原当时社会生活的变化,增进人类文化认同
③可以最大程度地解读、还原和传承中华文化
④有利于理清遗址和文物背后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8-10更新 | 10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