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 经济全球化 >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 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5 题号:77079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1)依据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阐明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应如何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健康发展。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0月15日至11月4日,第134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东省广州市分三期举办。与上一届相比,本届广交会第一期的家电、电子消费品、机械设备、新能源等机电产品展区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增加约3000个展位,增幅超18%,为更多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企业参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展出更多创新、高端、智能、绿色产品,其中新能源展区的规模增幅达172%。广交会第二期、第三期主要是展出家庭用品、礼品、装饰品、建材家具、纺织服装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截至2023年11月3日,共有来自229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采购商线上线下参会。其中,线下参会的境外采购商197869人,比第133届增长53.4%。广交会成了全球采购商的“宝藏平台”,他们千里而来,通过“一站式”采购,给世界带去广受欢迎的“中国制造”。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知识,分析举办广交会对中国的积极影响。
(2)2023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5周年。请你以“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要求:①主题鲜明,观点正确,逻辑严谨;②准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③严禁抄袭给定材料;④150字左右。
2024-02-15更新 | 10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年9月4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北京举行。这是疫情发生以来首次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重大国际经贸活动,这次不同寻常的聚首既彰显着中国疫情防控所取得的显著成效,也为经济全球化注入了新动力,提振着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心。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本次峰会致辞中提出了3点倡议:第一,共同营造开放包容的合作环境。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建立健全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开放平台建设,继续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主动扩大优质服务进口。第二,共同激活创新引领的合作动能。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加快数字领域国际合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积极促进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蓬勃发展,推动世界经济不断焕发生机活力。第三,共同开创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中国将充分利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各类平台,推动开展政策和经验交流,建立和培育政府间、国际组织、商协会及企业间多样化伙伴关系,支持组建全球服务贸易联盟,不断形成更多务实合作成果,使各国人民共同享有服务贸易增长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习近平在致辞中提出的3点倡议的依据。
2020-10-30更新 | 11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这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地,充分体现了各方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信心和决心,将为区域乃至全球贸易投资增长、经济复苏和繁荣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一份研究报告表示,RCEP缔约国GDP总量占全球的30.5%,远超北美自贸协定(28%)、欧盟(17.9%)、非洲大陆自贸区(2.9%)和南方共同市场(2.4%),将“缔造全球贸易的新重心”。

除了加入RCEP以外,中国亦提出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以及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这意味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会停步,只要是对中国有利,对世界发展有利的朋友圈,中国都感兴趣。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对这些“朋友圈”感兴趣的原因。
2022-03-26更新 | 3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