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 文化创新的源泉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8 题号:78639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宪法文化作为法律文化的一部分,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文化土壤里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出现过“宪”、“宪法”等词语。如《国语•晋语》中“尚善罚奸,国之宪法”,《韩非子.宪法》中“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等。但中国古代的“宪法”仅指一般的法律,不是现代意义的宪法。19世纪80年代,中国近代的改良主义思想家认为“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并为民主宪政的发展做出了探索。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主义宪法精神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宪法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要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增强宪法自信自觉,普及宪法知识,培育我们自己的宪法文化。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说明宪法文化为什么需要不断变化发展。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宁夏西海固地区曾有“苦瘠甲天下”之称。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共产党带领当地人民,探索种种治穷之策:一方面,着力破解人口分布不科学状况,组织123万移民迁往黄河灌区,从而减轻西海固的人口、资源矛盾,移民也得以在近水、沿路、靠城的区域拔掉穷根;另一方面,留下的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继续向恶劣生态环境宣战,通过造林绿化、建设灌溉工程等实现了山绿和民富的双赢……近期,以西海固脱贫攻坚战为创作背景的电视剧《山海情》热播后,无数游客闻风而动,他们来到最真实的村落品尝“山海宴”,带动了当地休闲农业的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西海固的脱贫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过程。
(2)阐述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2021-07-02更新 | 82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2】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始终坚持用文艺书写人民伟大的实践,记录时代进步的足音,创作了一部部经得起人民评价、时代检验的优秀作品。1979年,改革文学的开山之作《乔厂长上任记》发表,呼应了盼望改革的时代心声,引发全国强烈共鸣。1980年,一曲《乡恋》传遍大江南北,如一股清风,吹荡着人们沉闷已久的心扉。历史镜头的焦距进一步拉长,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改革春潮激荡一池文化活水。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大批扎根改革热土,映照改革新天地、回应人民新需求的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引燃文化市场,文艺与改革共兴共荣。


(1)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文艺与改革共兴共荣。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加以说明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请围绕以上两个标准为文艺工作者提三条建议。
2021-12-24更新 | 3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举行了各种形式的长征纪念活动。
材料一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把伟大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高度概括成“五个就是”。伟大长征精神,就是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材料二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许多纪念性的作品应运而生,其中不乏采用新的艺术形式讲述长征故事的优秀之作。一些文艺作品很好地融合了西方艺术与民族题材、传统古典艺术与当代表现形式、时尚流行文化和革命历史叙事,并在许多方面实现了突破。以国家大剧院历经四年精心打造的大型史诗歌剧《长征》为例,制作团队与参演艺术家积极探索传承红色基因、契合当代观众审美品位的创新方式,以现代西方歌剧为表现形式,堪称中西合壁的典范。
(1)结合材料一,运用哲学知识,具体说明长征精神“五个就是”丰富内涵的理论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今天我们如何讲好长征故事。
(3)长征胜利属于中国,但长征精神已走向世界。请就长征精神如何走向世界列举两种途径。
2017-03-29更新 | 49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