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 文化创造的主体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31 题号:787555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全媒体时代下,媒体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材料一媒体融合发展是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必定要爬坡过坎,但改革永无止境,创新无止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在新时代条件下,媒体融合要主动适应变革,讲究策略、优化布局,联接中外、沟通世界。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积极发展微博、微信、网络电视等各类新媒体;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坚持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外宣旗舰媒体,加强国际传播增强国际话语权。材料二作为主流媒体代表的新华社,成功写下了媒体融合发展的“中国答卷”。把网络信息前沿技术运用于新闻传播实践,全球首个合成新闻“AI合成主播”,开创了新闻领域实时音视频与AI真人形象合成的先河;着力构建满足多样需求的全媒体供稿体系,为用户提供更多短视频,微动漫等微传播轻量化产品,实现了从聚流量向聚人心跨越;加强传播话语方式创新,传播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都是追梦人”等时代强音,让网络空间的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动;打造了更加多元化的发稿体系,账号NewChina在脸谱,推特、VK等六大平台用19种语言发稿,总粉丝数突破1亿,让中国声音更加清晰响亮,礼赞中国的真情在网络上传扬。


(1)结合材料一,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谈谈如何才能更好的完成“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这一紧迫课题。
(2)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二,说明新华社为什么能够成功写下媒体融合发展的“中国答卷”。
(3)新自媒体在丰富大众表达渠道的同时,也带来了哗众取宠、挑逗大众情绪,迷恋尖叫效应等“弊端”。有评论指出,自媒体不是自留地,你可以挥拳须止于别人鼻尖。请结合自己的社会生活实际,就自媒体经营者如何克服其“弊端”,提三点建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成果,指导中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

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形势,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迎来了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语言风格通俗易懂又魅力无穷,常以大众化的语言来表述和展现深邃的思想,让党的理论深入民心。如毛泽东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邓小平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习近平用老虎、苍蝇比喻腐败分子,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比喻自我净化……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乐践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大众化的语言风格为什么能增强党的理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特殊性的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对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推动作用。
(3)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寄语南开大学师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请谈谈在学习生活中如何将这一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020-04-07更新 | 4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原创)依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17年4月底,反腐大戏《人民的名义》已接近尾声,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人民的名义》是一部海内外都热的电视连续剧,也许海外比国内还热,好像多数人都看了或正在看。任何现实作品都不能离开客观现实。《人民的名义》这部作品的难得之处就在于,没有回避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矛盾,让普通观众通过艺术作品深刻地感受到腐败对社会的危害性。
有些人感叹主人翁的悲欢离合,有些人痛恨腐败分子贪得无厌,有些人赞赏演员的精彩演技,有些人则表大义于微言,认为它充分体现出中国身份社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反腐败不可能一蹴而就,反腐败过程需要全民的参与。让人们自觉地拿起法律武器,主动与犯罪分子作斗争,从而使犯罪分子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也就是说,反腐败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原则,必须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对文艺创作者的启示。
(2)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中人们对“反腐败过程需要全民的参与”的认识。
(3)某校举办以“创作文艺精品”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就这一活动写出两条宣传标语。(每条10——20字)
2018-06-18更新 | 106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宣部理论局、江苏省委宣传部等联合制作了5集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带着观众们一起重温马克思的光辉足迹,感知真理的力量,把握时代的脉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马克思是对的》是一部集艺术性、思想性、科学性于一身的优秀电视理论片,以经典串联经典、以问题导入问题,辅之以特定的场景设置与环节衔接,用富有时代感的视听语言贴近现实的讲述方式,为普通观众呈现了经典理论化繁为简的解读方式与生机盎然的思想内核,向观众传递着科学社会主义跨越时空的真理力量,让观众听得进听得懂,愿意看喜欢看,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永远不会过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出的累累硕果,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释《马克思是对的》这一节目取得成功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永远不会过时的理解。
(3)为有效提升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某校举办了一场辩论赛。针对此次辩论赛,请你拟定两个辩题。
2019-12-24更新 | 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