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时代精神的精华 > 哲学的基本问题 >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8 题号:7903865
近几年来,人们在满足了安居乐业的最基本要求后,开始向往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那份自得,逃离都市,归隐山林。这是人类心灵的回归,那些曾经庇护中国人心灵几千年的文化理念在几千年后依然生机物勃,焕发出新的魅力引领我们去探寻。从这变化可以看出
①把握规律才能实现发展  
②物质决定意识
③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④文化理念决定心灵回归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2017年1月,鉴于“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中国教育部对中国中小学地方教材提出修订要求,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我们尊重史实,强调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唤起年轻一代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因为只有铭记历史,才能真正开创未来。从唯物论的角度,这表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       
④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7-04-07更新 | 14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目前粒子物理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是在太空中寻找反物质。人类已知的物质是正物质,其原子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以及中子组成的。与此相反,反物质的原子是由带负电的质子和带正电的电子组成的。当正物质和反物质相遇时,两者会同时消失,所以在现实中还没有找到反物质存在的有力证据。材料表明( )
①物质世界是不可知的                              
②宇宙间始终存在着人类尚未认识的事物
③物质的消失表明唯物论是错误的             
④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16-11-26更新 | 5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王夫之认为:“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黑格尔在《逻辑学》中写道:“一切现实的东西,唯有在它具有理念并表现理念的情况下才有。”下列对两人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①前者正确解释了物质与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②从哲学的基本派别来看,两人分属两大阵营
③后者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主观精神的外在表现
④两人未涉及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A.③④B.①②C.②④D.①③
2021-04-16更新 | 2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