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 经济全球化 >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0 题号:7905845
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中美经济联系日益密切,2017年两国双边货物贸易为5837亿元,中国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对美出口总额约占中国对外出口的19%和GDP的4%。然而,2018年3月以来,美国特朗普政府多次对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致使中美贸易摩擦上升为贸易战。2018年7月11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约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关税,8月2日又将加征税率提高至25%。2018年9月18日,美国政府宣布实施对从中国进口的约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的措施,自2018年9月24日起加征关税税率为10%,2019年1月1日起加征关税税率提高到2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5207个税目、约6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或5%的关税,自2018年9月24日12时01分起实施。中方再次重申,实施上述加征关税措施的目的是遏制贸易摩擦升级,是对美方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被迫回应,中方希望美方停止贸易摩擦,中美双方通过平等、诚信、务实的对话,相互尊重,共同维护互利共赢的双边经贸关系大局,共同维护自由贸易原则和多边贸易体制,共同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战?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为什么中美关系斗而不破?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发展,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老铁路、匈塞铁路等重点项目建设运营稳步推进;一批批“小而美”的农业、医疗、减贫等民生项目相继落地……

事实证明,“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唱。十年耕耘再出发,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实现与共建国家共同发展、互利共赢,必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基础,奏响路路相连、美美与共的时代和音。

材料二   自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建成了一大批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项目;修建了一批中小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了培训中心、“鲁班工坊”;截至2021年底,在86个国家累计投资农业项目超过820个,向4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出了近1100名农业专家和技术员;积极开展国际减贫经验交流研讨,分享减贫经验,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1)“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唱,必将奏响路路相连、美美与共的时代和音。结合材料一,运用世界多极化的知识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分析中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积极影响。
2024-01-29更新 | 11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解题方法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稳步扩大规划、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建设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经济体制到赏要通过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有效组合全球优质要素资源,提高制造业开放质量,扩大服务业、农业的开放,还要推动金融,医疗健康,文化等产业的创新。除此之外,还要把握数字时代科技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加快形成以技术、品牌、标准、质量等方面为主导的国际竞争新优势。要进一步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继续放宽市场准入,建立国际通行规划的补贴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为促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助力。以此推动我国制度型开放新经济体制建设,不断深化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知识,阐述推动制度型开放对深化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启示。
2023-10-25更新 | 11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以来,中国买家在欧洲达成或完成多项并购交易,持续见证中国资本近年在欧洲大陆的异军突起。
中国对欧投资领域非常广泛,既涉及机场、核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涉及化工、能源、房地产、娱乐等行业。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越来越青睐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对机器人、自动化设备等高科技领域的投资也日趋活跃。并购是中国企业投资欧洲的主要方式,如中国化工收购意大利轮胎公司倍耐力、吉利收购沃尔沃、东风入股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联想收购德国梅迪昂电脑公司等。
中国对欧投资并非一帆风顺,尤其在敏感领域一波三折,折射出欧洲对中国资本既欢迎又担忧的矛盾心态。以美的收购库卡为例,为将机器人技术留在本国,德国政府官员担心技术外流或数据安全为由曾多次要求阻止收购。然而,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库卡已经在中国占据15%的市场份额,它还希望获得更多市场份额,美的成为它的东家将有助于其实现目标。最终,美的对库卡持股比倒超过九成。2016年7月末,英国新政府宣布推迟批准中法合作投费的英国欣克利角核电项目,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欧洲对中国资本的“焦虑”。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企业并购外国企业对中国以及参与国的积极影响。
(2)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欧洲对中国资本表现出“焦虑”的原因。
2016-11-26更新 | 1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