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4 题号:7919944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型展览;2018 年 11 月 13 日在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这次大型展览以改革开放 40 年光辉历程为主线,立体化、全方位、多角度、全景式展示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伟大创造。展览着力聚焦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时间、事件节点,在展览内容整体逻辑上,对六个主体内容展区进行统一规划安排,六个主体内容展区围绕各自展示重点,精心设计了主体色调、平面布局和展示流线,进一步强化了展示改革开放成就的整体性。改革开放永不停步,改革开放的理论探索永无止境。这次大型展览历史性的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五大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党的十九大描绘新蓝图,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新征程。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说明改革开放的理论探索永无止境的理论依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勇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始终保持着赶考的清醒和谨慎,成为中国人民最可靠、最坚强的主心骨。

1949年3月,全国胜利已成定局。面对进城的新挑战和执政的新使命,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如今,党领导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面对新征程上的新挑战新考验,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上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从“进京”赶考到踏上新的“赶考”之路,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70多年来,党经受住了取得全国政权和长期执政过程中各种糖衣炮弹的诱惑和困难风险的考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展现出百年大党开启第二个百年光明前景的坚定自信和使命担当。结合材料并运用真理的知识加以说明。
2023-05-25更新 | 12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的慈善事业飞速发展,2015年社会捐赠数额逾千亿元,慈善社会组织数量高涨,互联网慈善等新型慈善方式日渐涌现。与此同时,慈善领域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郭美美事件、儿慈会小数点事件等给慈善事业发展蒙上阴影,广西孤儿杨六斤获捐500万元等引发了网络有关募捐的争议。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法律规范慈善事业的发展,慈善法草案在发展慈善事业、规范慈善行为、加强慈善监管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
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闭幕。大会批准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43号主席令予以公布,将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仍处在刚刚起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相互叠加的严峻挑战。因此,慈善立法既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反映现阶段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又要具有前瞻性,为推动慈善事业的持续发展留有空间。本次立法对这两者进行了较好的结合。
材料二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依法治国这条道路的确立既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又不照搬别国法治理念和模式,是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的成果。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我国《慈善法》的制定与出台。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说明依法治国为什么既要借鉴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
2017-04-03更新 | 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千百年来,中华大地上留下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建筑,如北方四合院、南方建筑、具有传统特色的现代建筑……通过它们,我们可以倾听古老文化的声音,感受大国历史的厚重。长期以来,我国古建筑单纯强调保护,并以政府投入为主,但政府的财政投入有限,很多地区的古建筑依然面临年久失修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古村古建筑保护在探索中取得了新的经验,涌现出乌镇模式、丽江模式等,乌镇、丽江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出大量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既解决了古建筑保护的资金问题,也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可观的收入,为扶贫开发做出了贡献。进入新时代,一些地方政府大胆创新,出台允许历史建筑转让、出租,开展经营活动等政策,很多本已颓弃、即将湮灭的古建筑、古村落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并成为投资开发的热土。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古建筑政策变化的过程。
2021-04-25更新 | 9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