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 > 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 >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 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
题型:主观题-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9 题号:7999266

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全面贯彻落实,我国农村面貌随之进一步焕然一新。绿色生态无公害农产品让农民尝到甜头时下,绿色生态无公害农产品越来越受到广大市民的青睐。枝江市种植菜用甘薯生产“苕尖子”(嫩茎、嫩叶作叶菜的俗称)的菜农充分尝到了面向市场需求发展绿色生态农产品的甜头。今年,该市在马家店、顾家店等乡镇示范推广种植菜用甘薯面积3000多亩,农民收入达4000多万元,亩平均纯收入过万元。枝江一马平川,适宜大面积种植蔬菜。从2013年起,该市农业局通过向省农科院“取经”,开始引导农民规模种植菜用甘薯生产“苕尖子”。该市运用宜昌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发明的甘薯“两段法”种苗繁育技术,主推“鄂菜薯1号”新品种,生产出的“苕尖子”口感极佳。连日来,记者走访枝江城乡许多农贸市场,摊主们纷纷反映今年“苕尖子”俏销价高。“苕尖子”这么好卖,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不施农药,是真正的无公害农产品,同时也弥补了淡季上市品种不足的问题。市农技中心专家郑守贵说,像苕尖子、南瓜藤、马齿苋等这类无公害绿色生态农产品顺应了市民对蔬菜质量安全越来越高的需求,市场前景广阔,种植效益可观。


结合材料,从社会生产基本要素和经济发展的方式的角度论述:坚持绿色生态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要求:
(1)运用相关知识概括农村绿色生态发展的两个特征,联系论题,形成总论点;
(2)理论论证中论题、总论点、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逻辑较准确、连贯、完整;
(3)概括地引用“绿色生态无公害农产品”故事进行事实论证,以充分支持分论点;
(4)准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
(5)建议论述篇幅限制在400字左右。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海是中国最具活力、最具创新性、国际性的大都市之一,是“中国之治”的生动例证和时代样本。

材料一 2019年10月24日,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显示我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提升至31位,而其中权重超过55%的上海,发挥了巨大作用。近年来,上海市持续推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实施和“非禁即入”政策的落实,新设企业不断增长。落实减枕降费政策,优化纳税服务,推进公积金降率和降低社保费率,纳税时间减少,总税费率不断降低。推出电子政商平台“企业服务云”,实现了让企业服务像网购一样便捷的目标。通过“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大对本市初创期及小微科技企业的扶持,形成了一个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融资环境。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良好的营商环境对增强上海市经济发展活力的意义。

材料二 近年来,上海市不断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坚持城市管理的核心是人,人既是管理第一资源,又是管理服务的最重要对象;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把精细化管理要求覆盖到各个空间、各个领域和所有人群,运用法治化、社会化、智能化、标准化,依靠基层、依靠群众,干成一批一直想做却一直没有解决的难事。2019年11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和生产、生活、生态等各方面,发挥好政府、社会、市民等各方力量,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知识,分析上海城市治理实践对提升我国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启示。
2020-01-11更新 | 30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材料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应对不平衡,不充分的经济发展问题上,仍需把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以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材料二:7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历练的“红色气质”一直引领着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行。红色气质是革命战争年代忠贞不渝,慷慨赴死的战士气质;是建设发展时期舍身忘我、一心为民的公仆气质;是改革开放时期扎实肯干、无私奉献的先锋气质。红色气质能够保存多久,党的生命就能保持多久,红色气质能够薪火相传,人民的江山就能世代永固。


(1)结合材料一,说明新时代背景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2)有人认为,“有了红色气质,人们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并取得成功。”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2020-05-05更新 | 6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材料一   碳排放碳交易(简称碳交易),就是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交易前,政府部门将规定时期内的碳排放额度即碳排放权,分配给企业等重点排放单位。如果A企业的实际碳排放量低于配额,就可把剩余的配额在市场中出售;如果B企业碳排放量超过配额,就需要从市场上购买其他企业富余的配额。

材料二   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T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T市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条例》。该条例要求: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和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年度计划;支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等单位培养碳达峰、碳中和相关专业人才,鼓励引进绿色低碳领域高端人才,推进人才培养和交流平台建设;引导公众使用节能产品,使用减量包装,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开展造林绿化,增强森林碳汇能力,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增强湿地碳汇能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市场配置资源的知识说明碳交易对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T市是如何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
2021-12-31更新 | 1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