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4 题号:804020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论述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时隔36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对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作出了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角度,分析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变化的原因及其现实意义。
(2)结合材料,说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年,我国将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从最初的简单扶贫到现在的精准扶贫,几十年间我国扶贫的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扶贫的含义逐步深化、扩展。起初,政府为解决贫困户温饱问题,给予贫困户资金和政策的帮扶,让不少贫困群众感受到了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但也有一部分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严重,甚至把党的扶贫好政策错误地当成了养懒人的政策,争着当贫困户、低保户。这让我们开始反思:扶贫,造血比输血更重要,精准比粗放更重要。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概念。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提出了“六个精准”的基本要求。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考察时强调,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要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1)结合材料,谈谈我国扶贫政策从简单到精准的变化体现的认识论道理。
(2)请你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两条切实可行的方法论建议。
2020-01-17更新 | 34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2012年,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2013年,中央首轮巡视启动,从此巡视成为新常态;

2014年,强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深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2015年,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教育;

2016年,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2017年,十九大报告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贵在“全面”、重在“从严”,新时代,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然要“全面”、要“从严”。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2018-05-17更新 | 5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最爱月斜潮落后,满江渔火列筼筜。”“筼筜渔火”曾是厦门著名的“老八景”之一:20世纪70年代,厦门向海要地,筑堤围湖,筼筜港成了筼筜湖。水系阻断,工厂沿湖兴起,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叠加,筼筜湖水质急转直下,鱼虾绝迹,白鹭难觅,一度成了臭水湖。筼筜湖的污染问题成了摆在厦门面前的一道发展课题:是不是要以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发展与保护之间如何平衡?1988年3月,在厦门工作的习近平清醒认识到,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其他方面的发展。经过深入调研、思考,习近平主持召开“综合治理筼筜湖”专题会议,创造性地提出治湖思路20字方针——“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对沿湖企业关、停、搬、转,通过综合治理,筼筜湖水质好了,白鹭飞回来了。此后30多年,厦门咬定绿色发展不放松,从1.6平方公里的筼筜湖,到1699平方公里的厦门市,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昔日消失在城市变迁中的“筼筜渔火”,幻化成今日更加璀璨耀眼的厦门新景——“筼筜夜色”。


筼筜湖的蝶变见证了厦门的发展理念之变。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1-12-01更新 | 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