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探究世界的本质 > 运动的规律性 >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5 题号:813044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常态下经济的最大特点是速度“下台阶”、效益“上台阶”,增长动力实现转换,经济结构实现再平衡。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符合经济发展内在逻辑的变化过程。在经济新常态下,某省通过改变政府绩效考核这个指挥棒,使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更趋科学化、合理化、可持续化。调整干部考核体系,将以往最受重视的GDP增长指标在考核中的位置下降到第12位,不但出台了对七大行业过剩产能处置的计划,还实施了22个制造业行业的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科学的考核政策,让经济发展更趋科学化。预计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比上年增加1.5个和1.2个百分点,金融服务业、旅游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都实现了新突破。


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某省把握经济新常态改变政府绩效考核的做法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屠呦呦教授为代表的新中国建设时期医药科技工作者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被概括为“青蒿素”精神:国家使命,责任担当;科学求实,勇于创新;团队协作,精益求精;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材料一   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在广东省惠州市罗浮山举行,关于如何推动中医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认为,中医药要想走向世界,就要让世界了解中医药、认可中医药。首先,要让西方了解中医药、了解中医药的科学价值。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临床结果是国际通用的检测标准,因此,我们要借鉴现代的科学技术,对中医药的治疗方法进行具有时代特征的改进,让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得到世界的认可。其次,要加强学术、文化、医学体系之间的交流,在世界注册发表关于中医药的相关论文,与世界医学院校进行合作研究,让西方的专家学者认识中医药、参与中医药的研究,进而推广中医药。第三,中医药要走向世界,要学术和药物同时进行,我们的药物要积极到发达国家进行注册和推广。第四,作为中医药大国,要增强自信心,要不断创新中医药的发展,致力于制定中医药的国际标准。
材料二   广东省罗浮山制药厂于2000年改制组建为“广东罗浮山药业有限公司”,于2009年
根据企业长远发展改制组建为“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罗浮山国药)。 四十年来,罗浮山国药不断挖掘和继承古代医药精华,利用当地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研制出的产品以确切的疗效
赢得了各地医生、患者的一致信赖和好评,系列颇具特色的独家品种、中药保护品种畅销国内外。以“树立新形象,创建知名品牌”为理念,罗浮山国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围绕产品开发、生产、经营和管理,积极开展专利管理各项工作,为自己发明创新的药物申请了专利,成为广东省医药企业里仅有的四家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之一。
(1)结合材料一,说明吴以岭院士关于“推动中医药发展的认识”的文化生活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知识,分析罗浮山国药案例对企业发展的启示。
(3)为了振兴和发展中国的中医药事业,请为弘扬“青蒿素”精神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每句广告词不超过15个字。
2016-11-26更新 | 183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黄山市为推进乡村振兴,始终把农村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尤其是注重发挥文化对经济的助推作用,坚持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优势叠加,初步走出一条适宜山区实际的特色发展路子。比如积极弘扬茶文化、发展茶产业。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20亿元,带动茶农人均增收4 300多元。作为徽州文化的发祥地,黄山市坚持“利用是最好的传承”的理念,在持续推进徽州古建筑保护工程的同时,依托散落在广大乡村的古建筑、古民居,打造了徽州民宿、修学研学、摄影写生、古道穿越等一批具有徽州特色的新型业态;依托闲置的古祠堂、古民居,建设村史馆、乡贤馆、好人馆,引导群众致富思源、崇德向善,真正让民众成为文化遗产的主人。
黄山市依托自然人文资源丰富、能工巧匠众多的优势,鼓励农民群众踊跃投身特色种养、农产品精深加工、传统工艺生产等领域,形成了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农民群众有了“双创”激情,形成了积极进取的新文化,为乡村发展汇聚了正能量。
(1)结合材料,说明黄山市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是如何发挥文化的作用的。
(2)结合材料,分析黄山市乡村振兴措施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
(3)在考察黄山市乡村旅游后,有学者感慨:“古村落的文化价值不仅仅体现在门票上。”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就如何挖掘古村落的更多价值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2018-04-01更新 | 12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统计,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年产生1达1.5亿吨,且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长。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系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占地约80多万亩,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正在遭遇垃圾围城之痛。人们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之一。截止2019年8月1日,正式施行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落地已“满月”。自《条例》实施以来,上海的羊肉串变成了“羊肉吕”,外卖“无需餐具”订单陡增,甚至用户为了方便垃圾分类,奶茶珍珠只要10个…除了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外,垃圾分类也在逐步改变着固体废物的处理模式,对整个固废产业影响深远。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中国社会对于垃圾分类的认识逐步深入,加之各地纷纷落实相关政策,固废产业的市场空间和商业潜力相当可观。


(1)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工作。
(2)运用所学知识,阐述推行垃圾分类的经济意义。
2019-12-02更新 | 2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