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政治与法治 > 人民当家作主 >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 我国的国家性质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6 题号:815836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17年6月1日起,我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体系完整的网络空间立法,从法律上保障了公民个人和组织在互联网上的合法权益。迄今中国网民数量近8.29亿,其中微博用户数量达3亿之多。微博的发展给传播领域开启了双向互动的新时代。有些网民通过微博直播了问题食品生产、环境污染和破坏、猎杀国家级保护的野生动物等全过程,从而促进了我国《网络安全法》的出台和实施,强化了法律对网络安全的规范。一位网友说:微博降低民众言论表达门槛,各种言论都有其表达空间。然而,自由不能滥用,激辩只能指向净化。对微力量正视而不回避,善用而不滥用。


结合材料,运用公民权利相关知识点评网友的观点。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解题方法

【推荐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就家庭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对家庭教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为通过立法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指明了方向。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加快家庭教育立法进程。2021年1月初,“家庭教育法草案”被首次提请审议;8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关于家庭教育法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将法律名称修改为家庭教育促进法,并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经过三次审议,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

当前,有的是父母或监护人未尽教育职责,有的是父母或监护人不懂如何教育,有的甚至将实施家庭暴力混同为家庭教育方式……随着我国社会转型速度加快,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了家庭教育的根本问题,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重要问题,这部法律的出台填补了家庭教育领域的立法空白,开启了“依法带娃”新时代。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立法过程是如何展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的。
(2)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有关知识,谈谈《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的意义。
2022-09-20更新 | 52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材料一: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环境空气污染特征发生了新的变化,空气污染对公众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因此,有必要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进行修订。2011年11月环境保护部对外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截至征求意见工作结束的时间,公众通过邮件、传真、信件等方式反馈各类意见1500余条,普遍赞成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标准。
材料二:“建设美国中国”是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当前,我国雾霾天气频繁出现,大气污染形势严峻,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各级政府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听从民意,科学决策,从源头上杜绝一些高污染产业的“上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才能扭转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我们才可能建设天蓝、地绿、水静、风轻的美丽中国。
(1)运用“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有关民主决策的知识,说明环境保护部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为什么要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政府应如何防治空气污染建设美丽中国。
2016-11-26更新 | 17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我国已经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任务,标志着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地画上句号。这个伟大成就,深刻地向世界彰显了在贫困治理中“中国之治”的显著优势。在2015年召开的史上最高规格的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六个精准”的扶贫战略思想。会议后中央各个部门一共出台了100多个政策文件或实施方案,各地省市县乡各级都根据当地的情况制定了配套文件,制度的设计、顶层的设计、目标任务、主要政策、保障措施基本形成,保证了扶贫工作有续推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充分发挥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对扶贫工作的独特优势,常态化、多层次、各方面有序参与扶贫工作的格局进一步形成。精准扶贫是“为人民”的事业,也必须是“依靠人民”的事业,因此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坚持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既要让广大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又要让他们有参与感,走出“扶贫—脱贫—返贫”的恶性循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党和国家调动国家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资源来合力推动扶贫工作,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构建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脱贫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彰显了“中国之治”哪些方面的显著优势,并分析这些显著优势能够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原因。
2021-05-21更新 | 11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