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文化创新的途径 >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7 题号:8198030
中国电影产业乘风破浪,于改革中发展,在挑战中进取。 

材料一、关注现实,与时代同步,为人民立言,始终是中国电影的优秀传统,集中体现为现实主义精神。电影工业基础不断夯实,技术水准不断提升,各类数字影视制作基地纷纷建立,数字影院普及到县,我国3D银幕数量稳居世界第一。近年来,《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电影产业促进法》等法规法律相继出台。取消了《摄制电影许可证》和《摄制电影许可证(单片)》,不再单独发放《电影技术合格证》……行业门槛进一步降低,电影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2018年取得609.76亿元的票房成绩;国产电影所占票房比例取得优势地位,2018年国产片票房占总票房62.15%……

材料二、新时期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本、创作为基、改革为先、创新为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根本路径,加强现实题材电影创作,加快建立中国电影评价体系,优化创作和市场生态,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建设德艺双馨、又红又专的电影人才队伍,提升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新时代新使命,广大电影工作者要倍加用心、倍加团结、倍加努力、倍加创造,聚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时代主题,用当代中国的影像和故事表现崇高价值、美好情感,用时代发展的光影和色彩呈现恢弘画卷、万千气象,推动我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分析中国电影发展的原因。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
(3)请你为发展中国电影产业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图表题 | 适中 (0.65)
【推荐1】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判断。培育全体国民良好的生态文明素养既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请结合某市提升公民生态文明素养的举措,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通过影视纪录片的方式讲述百姓环保故事。
从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中汲取营养并丰富发展。
求同存异,吸收借鉴西方环保成功经验。
开展社区环保宣传活动,引导人们求真向善。

2017-06-17更新 | 93次组卷
主观题-辨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只有自信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践行“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取得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一批自主创新重大科技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涌现出载人航天工程等大批自主创新、世界领先的成套技术装备和系统性平台性产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天眼”探空、“墨子”传信、高铁奔驰、“北斗”组网、“蛟龙”入海、“九章”问世,大国重器相继涌现,科技创新领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济学人》杂志载文指出:“从前美国那些科技公司的老板,想要看看世界最前沿的科技,只要推开门就行了,现在他们还得飞去中国一趟才算看全了。”


有人提出,只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就一定能登上世界科技创新的高峰。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021-12-02更新 | 11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不少西方学者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这既是国际传播的基本任务,也是话语建设的重要内涵。要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在全球确立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地位。“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向世界的中国话语,必然具有深沉厚重的文化力量。始终立足本国国情,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学习别人,强壮自己,但不成为别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实践的理论结晶、也是新时代中国最响亮的时代话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饱含着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深刻把握和对人类发展重大问题的深邃思考。比如,“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具有新时代气质的中国话语,构建面向未来、走向世界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这种具有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已经成为党的理论创新特有的重要标识。

——材料摘自2019年11月1日, 《求是》杂志,《以深入阐释新思想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一文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创新过程中是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坚定文化自信的。
2020-07-28更新 | 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