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 > 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 >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 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85 题号:824445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经济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新的市场主体进入。为此,国家先后实施了一系列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举措。2012年,广东等地试点商事登记改革。2014年以来,商事制度改革在全国推开,围绕着转变政府职能、放宽市场准入、创新市场监管和优化政府服务,改革不断深化,每年都推出新的标志性改革措施。例如,20l5年的三证合一、住所登记管理改革:2016年的五证合一、全程电子化工商登记改革;2017年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多证合一改革;2018年的名称自主申报、证照分离改革等。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市场主体不足50万户,到2018年11月底全国实有市场主体已达1.09亿户,其中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新设立的市场主体占比近80%,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经济结构呈现加快优化升级的良好态势。


结合材料并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是如何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疫情冲击和逆全球化结构性压力叠加的大背景下,作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排头兵的上市公司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既要办好自己的事,还要增强竞争力。首先,上市公司应该心无旁骛,在主业的航道上做深做强,拓宽“护城河”。企业做强品牌,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满足日益提升的需求。其次,上市公司要提高发展质量,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提质”不但有利于实现产业升级,还能形成示范效应并带动上下游公司共同提质增效,最终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实现在全球范围内对优质资源进行整合。最后,上市公司要积极参与并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通过转型升级,形成螺旋式上升发展,从而增强自身在全产业链的竞争力。


结合材料,并运用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上市公司应该如何做好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
2022-01-19更新 | 19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小米科技首席执行官雷军坚持用互联网思维做手机,先做MIUI软件,发布到电子市场,让网友免费试用,收集建议,建立口碑。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开发新产品,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最后利用互联网渠道直接销售手机,没有中间代理商环节,保证价格最低质量最好,同时在互联网上服务用户,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材料二: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以下是两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择业问题发表的看法:

同学A:工作一定要体面,脏活累活咱不干。

同学B:我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找份自己满意的工作。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小米科技经营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作为劳动者应该树立怎样的就业观念,并列举4种实现就业的途径。
2019-12-09更新 | 5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要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我们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抓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持续上升,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为其他国家提供的市场机会将更加广阔,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

当下,我国各群体之间(如城乡居民、东西部居民)收入的不平衡依然广泛存在;同时,教育资源、健康资源、社会保障资源在城乡、区域、城市间的分配仍然不平衡;这些现实问题的存在极大地钳制着我国内需的扩大和社会总体消费能力的释放,制约需求侧与供给侧改革,进而拖慢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的进程。因此,“十四五”期间,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养老社保等制度,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


(1)我国企业应如何适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运用《经济生活》中“收入与分配”的有关知识,为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提出合理建议。
2021-02-02更新 | 9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