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把握世界的规律 >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44 题号:84315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道致远,海纳百川。如今,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

材料一   2019年4月25日到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多来,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正如习主席所指出的: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带来更加进步和繁荣的中国和世界。


(1)结合材料一,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对“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加以分析。

材料二   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早期收获促进了沿线地区的互联互通,增进了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推动了世界经济增长和繁荣,对全球消除贫困、缓解发展不平衡意义重大。面向未来,我们“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多边主义”“要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要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将如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
(3)“一带一路”发展需要人才支持,假如让你为“一带一路”建设选择人才,你会制定怎样的条件?(要求:写出两个)并写出对应的哲学依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推荐1】日月经天,江河行地,问浩瀚苍穹、万里江山,什么亘古不老、巍然屹立?

答案,清晰地写在共和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表大地上,深深镌刻在党政军民勒力同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中国精神!

历史风雨中,时代天地间,我们依靠这种精神战洪水,斗冰雪、防非典、抗地震,在大难中生根,苦难中磨砺、艰难中成长,精神日渐繁茂,步履愈发坚定。

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国精神长城的一个垛口,都是中国精神堤坝的坚定捍卫者、忠诚守护者、每一双同舟共济的肩膀,都将汇聚中国力量;每一个热血澎湃的胸膛,都将抵达胜利前方。同心战,我们必胜!

运用哲学的一个观点,谈谈你对“每双同舟共济的肩膀,都将汇聚中国力量;每一个热血澎湃的胸膛,都将抵达胜利前方”的认识。

2021-10-23更新 | 15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材料一:“垃圾围城”是困扰城市发展的一道难题。近年来,S市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部署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S市利用各种媒体对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并对积极实施垃圾分类投放的居民给予奖励;规范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环节,不分类不收运,禁止混装混运;建立垃圾分类处置利用的产业园区,提升垃圾分类处置能力。经过不懈努力,该市成功创建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


(1)结合材料,分析该市垃圾分类处理是如何坚持整体与部分统一的。

材料二:一直以来,我国在不断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然而从实践来看,垃圾分类工作总体进展缓慢。调查显示,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滞后、垃圾分类设施缺乏、居民不了解垃圾分类知识、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不到位等是成为造成此项工作推进困难的主要原因。


(2)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角度谈谈应如何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2019-11-22更新 | 13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频发的重要原因。加强国际减碳合作,各国有序确定和执行实现碳达峰(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实现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碳中和(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抵消当年的碳排放量,实现碳“净零排放”)的时间表,是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战略之举。

2020年9月,我国向世界承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健全绿色标准、科学运用财政与货币手段,引导企业和消费者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力求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一国的碳排放主要来自生产排放和消费排放两个方面,我国目前碳排放总量中消费排放的比重已经超过生产排放,并将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而继续提高。在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企业若能主动与国家的减碳行动相向而行,就有可能在低碳转型中赢得先机,提升市场竞争力,相反则必然会被淘汰;居民生活中的水、油、电、气消费,以及其他各种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都会直接或间接形成碳排放,影响国家减碳目标的实现。


(1)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有信心。请结合相关经济知识和材料内容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和经济知识,分析企业主动减碳将如何助力其提升市场竞争力。
(3)结合材料和联系观知识,说明消费者应在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承担相应责任。
2021-05-27更新 | 3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