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政治与法治 > 公民的政治生活 > 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 > 公民政治性义务的内容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4 题号:84325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4月和5月,堪称中国的主场外交季。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布了涵盖283项务实合作成果的清单,全景式勾画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未来合作前景,“一带一路”建设已经从绘就“大写意”阶段转向精雕“工笔画”阶段;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践行文明交流互鉴理念,不止关注中华文明,更关注文明交流互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明确提出了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的主张。这些中国举办的主场外交活动,无论是参与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数量,还是成果数量,都屡创新高,强大感召力背后,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1)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开展主场外交的重要意义。
(2)中国崛起势不可挡,民族复兴志在必行。请就中学生在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应如何担当提出两条建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汉字的构形往往具有可解释性,即有理据。从理据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复杂,理据保留程度就越高。“法”字古代写作“灋”。“灋”从“廌”(zhi),“廌”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它生性正直,有着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神性,赋予了“法”正直而无偏颇的价值;“灋”从“水”,表示法律、法度追求公平如水;“灋”中包含“去”,“去”即是“弃”、“逐”的意思,延伸出惩罚、惩恶扬善的意义。汉字历经千古演变,其形体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向简。 为此“灋”字后来被人们简化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法”字字形,“廌”字被简省掉,但其中表明平之若水、惩恶扬善的“水”、“去”,至今仍是“法”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深入开展法治教育,某中学准备开设法治知识校本课程。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开设该课程的必要性。
2021-01-12更新 | 8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通讯社。在微信朋友圈里,充斥着许多“求转发”、“求扩散”、“孩子走失了”……
(1)微信朋友圈里海量的信息让人真假难辨,究竟转不转发,实在是个难题。谈谈你的做法及其理由。
(2)有人说,在今天的网络生活中,“规矩之内,自由翱翔”。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017-05-07更新 | 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承受了网民的应激心理宣泄,还承担了信息发布、官民沟通、常识科普、居家工作、休闲娱乐等重要功能。清朗网络空间的培育与我们每位网民休戚相关,也是对战“疫”工作的强有力支持。这需要网络治理部门综合施策,也需要新媒体平台方营造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舆论氛围,更需要每位网民的理性与担当。就在每一下点击和每一次转发中,无数人的“指尖力量”凝聚为清朗网络空间建设的强大推力。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两个角度,为网民的理性与担当各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2)运用量变和质变关系的有关知识,分析无数人的“指尖力量”凝聚为清朗网络空间建设的强大推力的原因。
2022-01-10更新 | 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