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把握世界的规律 >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3 题号:8567750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2017年2月7日晚,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圆满收官。这档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节目,通过现场一百余位诗词达人之间的比赛对抗,带领全国电视观众重温经典诗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档节目以其深沉隽永的独特气质,呼应着国民价值观念的转变和生活方式的升级,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为聒噪浮华的综艺市场注入了一股清流。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于内容和信息量的诉求,缓解了社会的文化焦虑。此外,节目借助新媒体渠道碎片化、事件化、社交化的传播方式,使更多样的节目信息在网络社群中扩散,放大了节目自身的新闻价值和社会影响。与此同时,也有专家认为,此类节目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文字、诗词、历史等人文领域,形式基本停留在背诵、记忆层面,对文化内涵的发掘还不够深入,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不甚紧密。节目创作者应进一步在选题和具体表现手法上拓宽思路、锐意创新,努力寻找与现代受众的需求、认知以及知识结构相契合的内容,从而进一步发挥其文化效能。


结合材料和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应如何致力于推动文化类节目的创新。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图表题 | 较难 (0.4)

【推荐1】材料一:2018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支持自由贸易、支持推进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以实际行动引领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


(1)分别写出与下表材料相对应的一个哲学依据。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逆全球化思潮和单一文化的霸权主义却依然存在。我们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突破欧美主流文化话语权的围剿,通过精耕细作,找到共同的文化记忆、文化基因,开展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开展区域性文化合作,因为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2)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2019-02-10更新 | 70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40年前,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凭借毗邻香港、地处粤南的地缘优势,改革开放先行者的政策优势,聚合全国“闯家”的人才优势,发扬改革创新、敢闯敢试的精神,使一个边陲小镇迅速蛻变成一座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大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然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深圳开始遭遇“高位过坎”的困难: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着近2000万人口,可利用土地面积少之又少,空间、资源、环境局限的矛盾日益尖锐,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经济增长已难以为继。站在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圳吹响了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新跨越的冲锋号。在经济新常态下,深圳坚持创新驱动、质量引领,扎扎实实走内涵式、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不断深化标准、质量、品牌、信誉一体化建设,逐步实现了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相关哲学知识,说明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2)青年有理想、有相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请就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提出三条建议。
2019-08-07更新 | 10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治疗、疫苗研发、防控等多个重要领域开展科研攻关,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钟南山、张伯礼、陈薇等医学专家作出了重大贡献。在2020年9月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科学家精神,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勇攀高峰、敢为人先;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潜心研究;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甘为人梯、奖掖后学。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开启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新征程。


(1)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必须弘扬科学家精神,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2)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科技工作者怎样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2020-11-19更新 | 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