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探究世界的本质 > 运动的规律性 >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5 题号:877650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新版部编中小学语文教材,体现传统文化内容的古诗文比例有大幅提升,这将对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传统文化及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发挥更好作用。语文教材要为学生打好“中国底色”。


好的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做人做事做到极致就是要做文化。针对文化市场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文化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设计缺乏创新性和技术含量较低等因素,我国对文化供给侧进行改革,其一就是扩大文化供给侧对消费的引领作用:弘扬工匠精神,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让精品力作成为时代话题和时尚先锋;紧紧抓住科技进步的重大机遇,积极探索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新的消费市场和领域;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生产领域,鼓励和刺激文化供给侧的竞争,提升供给的水平和质量;借助互联网和新技术,开发各类文化创意产品,引导和提升文化消费需求与品质。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说明语文教材修订的意义。
(2)请你为语文教材修订提出两条辩证法的方法论建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图表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教育史上里程碑文献之一的《科尔曼报告》早已发现: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最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建立和发展自信、自尊等良好的人格,是孩子成长的最关键部分。

“中国的父母亲重视教育,却也最容易在教育上犯错。”家长们一方面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个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也唯恐孩子输在分数竞争的起跑线上。“起跑线”焦虑、择校焦虑、作业焦虑、升学焦虑……教育焦虑属于社会性问题。家长们的教育焦虑主要来自哪里?“双减”政策对家长们教育焦虑的影响如何?日前,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开展了调查,图是相关调查结果。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谈谈家长怎样才能减少教育焦虑。
2021-11-28更新 | 28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改革破题】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从2013年破题到今天,已经进入第十个年头。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201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权国务院在北京市大兴区等33个试点县(市、区)推行农村“三块地”改革、其中包括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2019年,试点4年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写进修改后的土地管理法。2022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坚持同地同权同责,在符合规划、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的前提下,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中交易,适用相同规则,接受市场监管。


(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是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科技兴农】

2022年8月,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印发《关于支持建设一批科技小院的通知》,确定对68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780个科技小院予以支持建设,实现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覆盖。“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即研究生培养单位把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长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目前,全国已有30余所涉农高较陆续建立了300多个科技小院,涵盖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药用作物、牧草作物、养殖亚、林业、食品加工、种养一体化等9类产业的135个农产品类型。


(2)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作用。

【乡风治理】

近年来,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物质文明的发展进步带来了广大农民精神面貌的积极变化。与此同时,一些地方高价彩礼、人情睪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也愈演愈烈,群众对此反映强烈。2022年8月1日,农业农村部会同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定于今明两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治理工作,并于9月份在全国统一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月”活动。


(3)结合材料,运用对立面相互转化的原理,说明国家在农村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治理工作的必要性。
2022-10-10更新 | 36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鸡娃”“内卷”成了教育焦虑的代名词,校内的作业负担、校外持续升温的“报班热”加重了学生的学业压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材料一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为“双减”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双减”政策要求关注学生成长规划,分类明确作业总量,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等。该政策实施一年来,各地各学校工作成效明显。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说明实施“双减”政策体现的哲学道理。

材料二   各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多措并举,对违规的校外培训机构加大执法力度,同时开展校内延时服务,确保“双减”政策得到落实。但部分家长反映,新的措施也滋生了新的担忧。

担忧哲学道理
“双减”政策的出台导致大量补习机构倒闭,失业人员增加,社会负担加重A

“双减”政策不一定能够顺利推行,一阵风过后还可能出现反复B
不是所有家长都能胜任学生作业辅导,一刀切式的新措施能为大部分家庭减负,但不一定能解决每一个家庭的实际问题C

(2)请你感悟材料中家长的担忧,思考其中所蕴含的最恰当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2023-11-26更新 | 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