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7 题号:910663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纵观人类历史,因文明冲突而导致的战争屡见不鲜。“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全球政治主要的和最危险的方面将是不同文明集团之间的冲突”……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上个世纪末的断言,至今仍被人提起。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文明傲慢等言行不时发生,导致世界随时面临冲突的风险。“我们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在尊重其他文化的基础上,守住人类良知的底线。”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上阐述的文明观,指出了一条人类文明和谐共生之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知识,分析说明破解文明冲突这一时代难题的合理性。
(2)习近平的文明观饱含着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传承发展形成的文化自觉与思想智慧,请列举两个与习近平的文明观相契合的名言或名句。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4月27日至28日,中印关系开启“武汉时间”。习近平主席同印度总理莫迪在武汉举行非正式会晤。近千年来,武汉以九省通衢之天时地利,与长江文明相伴相生。历史悠久的黄鹤楼,引得众多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等在此留下足迹、手迹和事迹;坐拥20万件文物的湖北省博物馆记录着2000多年前瑰丽绚烂的楚文化,还曾在2014年以“印度的世界”为题举办特展,将异彩纷呈的印度文明带到中国观众面前。国与国交往,矛盾分歧在所难免,关键在于以什么样的心态看待彼此,以什么样的思维解决问题。中印文明都将“和”视作天下之大道。中华民族主张的“天下大同”与印度人民追求的“世界一家”殊途同归,中华民族推崇的“兼爱”理念同印度人民倡导的“不害”理念息息相通。从中印文明中汲取“和”的养分,无疑对当前中印两国增强互信、携手前行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思维引导。


(1)“为何在武汉?”中印两国领导人非正式会晤的消息一经传开,这一问题便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回答。
(2)结合材料,简要说明怎样才能让中印两国文明交流互鉴更有意义?
2019-04-03更新 | 4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是茶的故乡。距今两千多年的先秦时期,中国西南巴蜀地区的先民将“饮茶”发展成为一种文化和事业,并以巴蜀为中心沿黄河、长江流域扩散。在漫长发展中,中国茶文化融合了儒释道的哲学思想,凝聚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文化精髓,是增信释疑、和谐共处的特殊润滑剂,是增进和平友谊的特别使者。

茶与饮茶习俗在中国唐代传入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日本茶道主要反映禅学,强调“和敬清寂”,在形式上延续了中国宋代的饮茶方式。1699年以后,中国茶叶开始大规模输入欧洲,英国贵族将饮用红茶发展为一种英国茶礼仪,用以招待贵客,中东非洲地区偏爱加糖和香料的大众拼配茶……中国茶文化如润物无声的春雨,影响着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滋养着世界各国的文化发展。

如今,“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为我国茶叶出口带来了许多新机遇,茶和茶文化成为联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桥梁和纽带。“以茶叙事”也频频出现于APEC峰会、G20峰会、中国—中亚峰会等重大国际多边场合,担当着传递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文化使者。


中国茶文化正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大舞台,逐渐成为中外民心沟通的桥梁和纽带。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4-03-23更新 | 12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2021年7月25日17时40分,在中国福建福州举行的第44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申报的“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顺利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项目增至56项。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一共由22处代表性遗产点组成,具备高度的完整性与真实性。22处遗产点有18处国家级文保单位,4处省级文保单位。同时,22处遗产组成部分之间具有功能、空间、社会、文化上的紧密关联,在推动泉州成为世界性的海洋贸易中心的进程上,构建了一个完备的体系。

在泉州成功申遗光鲜的背后,在申遗的道路上却并不是一帆风顺,其实,泉州的申遗之路已经磕磕绊绊地走过了20个年头。泉州自2001年开始便开启了申遗之路。2001年,“海上丝绸之路东端——泉州”申遗方案获省政府同意,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列入预备清单。2012年,泉州、宁波、南京、广州等9个城市共同入选海上丝绸之路申遗项目组。两年后,该9城联合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泉州共识》正式诞生,9城建立合作联动机制,构建联合申报、保护管理、宣传展示“三位一体”的“海丝申遗”运作体系。2019年,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国家文物局2019年工作要点》,推进“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工作。

20年之后,“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申遗之路终见曙光。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申遗的文化意义。
(2)结合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视角,探究泉州史迹历经20年终于成功申遗的原因。
2021-08-19更新 | 70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