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3 题号:9278378

从十二大到十九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八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正视,更是今后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习近平指出,形势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法律体系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
材料一:1949年,体现全国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成为法治之路的原点。1954年,第一部宪法颁行,奠定依宪治国的基础。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带来法治建设的十年倒退。1978年,改革开放重启中国法治进程。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基本方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社会主义中国的法治建设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国家建设发展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规律,启示我们在法治之路上只能前进,不能倒退。
(1)结合材料一,运用求索真理历程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在法治建设上的探索?
材料二: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A市特别注重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推进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该市积极培育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引领法治文化建设;既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又大胆吸收国外有益的法治文化,丰富法治文化的内涵;大力提倡社会主义道德,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设计并推出各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动和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市民参与度;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等的独特优势,并积极建设法治文化宣传主阵地。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A市的举措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有什么启示。
2016-11-26更新 | 11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李克强总理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我们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要看到,无论是保住就业民生、实现脱贫目标,还是防范化解风险,都要有经济增长支撑,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各级地方政府要结合当地实际。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说明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并简要分析。
2021-06-03更新 | 4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GPS系统在海湾战争的表现,使中国意识到掌握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性。1994年,中国北斗一号卫星系统工程正式启动。此后,几代北斗人抱着一定要让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坚定信念迎难而上、披荆斩棘,首获占“频”之胜、攻克无“钟”之困、消除缺“芯”之忧、破解布“站”之难……如今,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技术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在北斗二号卫星上技术国产化比例近80%,在北斗三号卫星上已实现10%。

全球连续监测评估系统实时测试表明,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定位、测速、投时精度,以及服务的可用性连续性等方面均满足指标要求。目前,北斗产业发展已被列为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十四五”期间,国家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将统筹规划、分工协作,加强技术创新,在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规模化应用上谋求新突破。


结合材料,分析北斗导航系统的发展历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2021-11-27更新 | 1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