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9 题号:9295593

2019年7月29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这是一次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会议,必将开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征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会议指出,现在社会上对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议论比较多。有的认为应当加大力度持续推进减负,有的呼吁不要再减负,还有的甚至把提高质量与减轻负担对立起来,片面认为提高质量就得增加学生负担,减轻负担就会降低质量。这些议论表明
①人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②人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③人的认识具有主观随意性④人对同一对象无法达成统一认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会议还指出,我们还要看到,我国基础教育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例如,受不科学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影响,基础教育还存在过度追求升学率、追求名校的倾向;素质教育尚未有效落实,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下列对上述突出问题的解读合理的是
①过度追求升学率、追求名校的倾向是受错误的世界观的指导
②过度追求升学率、追求名校的倾向违背了世界的可知性   
③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问题忽视了实践的作用
④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问题重视了实践的现实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真题 名校
【推荐1】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了“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
①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01-30更新 | 207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宁波某养护团队在8常养护中,他们会用上很多“高大上”的仪器。比如桥梁隧道健康监测,给它安装上类似于人体测脉搏心跳的装置。近年来他们在养护的实践中取得了多项专利成果,获得了2017年度浙江省最佳养护团队,2018年度更是有幸担当港珠澳大桥的“保健医生”。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养护团队荣誉的获得说明人的价值在于获得社会的尊重与满足
②专利成果的取得佐证了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事物
③“高大上”的仪器的使用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④专利成果的取得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9-01-25更新 | 13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整个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收官之战,首次实现从月球无人采样返回,把月壤等宝贵样品带回地球,让我们对于广寒宫的内部乾坤越来越清晰。探月工程的发展表明(       
①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认识受具体的实践水平限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01-17更新 | 1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