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传统文化的继承 >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态度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86 题号:94425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典咏流传》将中华经典的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网络平台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上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经典传唱人不仅有艺术名家,也有后起之秀,还有许多热爱生活的普通人,他们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通过鉴赏团成员对传唱歌曲的专业点评,将经典和流行有机结合在一起,挖掘诗词背后的故事,以现代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学习诗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材料二: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文化,丢掉了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继承性、创新与文化发展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丰富发展古诗词,让古诗文重新焕发时代魅力?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华文化及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文化成为我们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的理解。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伟大梦想, 一代代人为之奋斗不息。

◆回眸历史。

正确判断和处理社会主要矛盾,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毛泽东同志认为:“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们党一贯善于“捉住这个主要矛盾”。明确了主要矛盾,就明确了中心任务,明确了我们党下一步的工作重心。下表为不同历史阶段,我们党的中心任务或总路线。

①1948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②1953年,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总路线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大跃进”和“共产风”的失误。
④1969年,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共九大将以阶级斗争为纲确定为总路线。导致了“十年浩劫”。
⑤1987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阐明为何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确定不同的中心任务或路线。

◆传承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文明的重要载体,城市空间蕴含着经济社会、自然环境与历史人文等鲜明特质,在文脉传承中起着关键作用。

文化传承、要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更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进步并不矛盾。城市 空间,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空间的组织和形式可以进化发展,关键是内核与模式不变。比 如,中国“天人合一 ”思想所形成的城市与自然山水、地域气候、不同景物相适应的特质留存到今天,成为北京的四合院、苏州的小桥流水人家等建筑形态,活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

文化传承,不等于符号复制或形态模仿。城市文明有自己的基因,文化不是简单的形式和 特征,更不是局部的符号或标志。面对未来的城市建设,简单粗暴地把建筑等城市文化遗产当 文物保护起来束之高阁,或者简单复制传统文化符号和样式,这些并不能真正做好文化传承。 一座城市承载着千百年的历史,是乡愁所在、底蕴呈现。城市设计者也是文化传承者,我们在 创造空间,空间也在改变我们。发掘城市空间鲜明的文化特质与精神标识,才能真正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让一座城市既存“物”,也留“脉”。


(2)文化传承,不等于符号复制或形态模仿,也不能简单粗暴地把建筑等城市文化遗产当文物保护起来束之高阁。请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加以说明。

◆文化交流。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友好交往跨越千年,如今写下新的注脚。当地时间2022年12月9日下午,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行。某校高二(7)班拟以“坚定不移地发展中阿关系”为题开展一次演讲活动。以下是某同学的演讲提纲。

坚定不移地发展中阿关系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在丝绸古道中相知相交,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患难与共,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合作共赢,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坚守道义。中阿关系深入发展,符合我国的外交政策,符合双方利益,利于世界局势稳定。
中阿关系深入发展符合我国的外交政策,第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中阿关系深入发展有利于地区和平与发展。第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是中阿合作的基本准则。
中阿关系深入发展符合双方利益。
①:
②:
(3)结合材料,运用“世界多极化”知识,帮助该同学续写完发言稿提纲。
要求:①围绕主题,前后贯通;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200字左右。
2023-06-03更新 | 173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2】某镇因“村”制宜修建打造了“村史馆”“乡村印记馆”等多处游园展馆,大力宣传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家规家训及先进人物的事迹,让村民的精神生活“富”起来、家风家训“立”起来、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同时结合村情实际,创新宣传方式,成立文化宣传队,通过村村响大喇叭、外宣视频号等平台,运用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广泛开展“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宣传及文化表演活动,把移风易俗的目的、意义、内容讲清楚,让移风易俗的“好声音”传遍乡村田野,走进千家万户。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该镇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文化价值。
(2)请你为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写两条宣传标语。
2024-01-15更新 | 8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汉景帝第三子刘德非常喜好儒学,但当时儒学还未成为正统,经过秦末的战争,典籍留存很少,读书人也是凤毛麟角,想恢复儒学谈何容易?刘德应时而起,将其毕生精力投入到了对中国文化古籍的收集与整理之中。他不畏劳苦,身体力行,足迹遍布洛阳、山东、河北等地,从民间所得之书有《诗》《左传》《周官》《礼记》等,多达几十种。他亲自参与了古籍的整理工作,重用名儒,广招学士,对所得之书进行研究、整理;刘德整理古籍的态度极为严谨,对残缺不全、字异文非和不同版本的古籍,必组织群儒进行研讨辨析、勘误订正、精心校理后,才整理成册。经过艰苦的校勘工作,刘德整理出诸如《诗》《书》等大批正本古籍,数量上超过了当时国家藏书,对后来西汉治国理政主导思想的确立产生重大影响。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
(1)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2)谈谈我们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2020-01-16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