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67 题号:944928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年前,伴随着《七子之歌》的感人旋律,历尽风雨的澳门终于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从此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

回望20年,从2003年签署《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到2019年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央政府引领澳门特区推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将澳门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澳门也从“背靠祖国”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聚焦“发挥澳门所长、服务国家所需”的崭新定位,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将“澳门梦”深深嵌入在“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之中。习近平主席指出:“‘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回归20年来,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开创了史上最好发展局面:1999年至2018年,澳门GDP由519亿澳门元增至4447亿澳门元,成为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经济体之一,人均GDP由12万澳门元升至67万澳门元,位列世界第三,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回归20年,澳门始终与祖国同频共振。澳门同胞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向心力不断增强,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不断升华,爱国爱澳、与人为善,守望相助、包容共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这是“一国两制”在澳门成功实践的必要条件,也是澳门的精神财富,值得倍加珍视。


(1)澳门“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证明,只有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才能获得更好发展。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阐述。
(2)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弘扬澳门社会主流价值观对于澳门发展的积极作用。
(3)爱国爱澳是澳门社会的精神财富,请就传承与弘扬爱国爱澳精神提三条建议。
2020·广东肇庆·一模 查看更多[4]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2019年4月30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情寄语当代青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19年5月4日,一批青年爱国学生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高呼“民主”、“科学”的口号,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掀起了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揭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光辉的一页。五四运动既是一次爱国的政治运动,又是一次文化运动,同时还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觉悟,哺育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五四运动开启了现代文明,唤醒了广大民众和青年的觉醒,发动了解放思想的文化启蒙,点燃了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想,铸就了伟大的五四精神。即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宣传民主科学的进步精神,追寻时代潮流,把握时代命运的伟大精神,也可以概括为三点:爱国主义精神、民主科学精神、改革创新精神。时代在变迁,但精神永不过时。新的时代赋予五四精神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奉献”的新生命力。五四精神的火炬,更是经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的接力传递,发挥着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价值。
(2)结合材料,运用人生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说明五四精神对于当代青年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
2019-06-07更新 | 15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一条桀骜难驯的忧患河。“九曲黄河万里沙”,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曾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但是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黄河“屡治屡决”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20世纪中叶,黄河治理的千古难题历史性地交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手中。1952年,毛泽东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动员和激励了千百万黄河儿女兴修水利、筑坝拦洪、修复生态,开启了破解黄河治理千古难题之旅。经过几代人不屈不挠的顽强拼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进行的全面整治,黄河的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实现连续20年不断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黄河儿女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治黄答卷。

2019年9月,习近平郑重宣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他深入剖析黄河水少沙多等难题症结,强调黄河治理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习近平关于黄河治理的战略思想,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提供了行动指南。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力量的知识,分析新中国黄河治理交出优异答卷的原因。
2020-10-29更新 | 48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学精神,包括尊重事实的求实精神,追求真理的求真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执着敬业的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以及自由探索的民主精神等等,是极为重要的时代精神。把科学精神列为科普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迎接新时代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不承认终极真理;主张科学的自由探索,在真理面前一律平等,对不同意见采取宽容态度,不迷信权威;提倡批判、质疑、不断创新进取的精神。科学精神作为一种理性精神,一种精神境界,是需要长期培育的。具体来说,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工具)+批判精神(精神气质)。换言之,科学精神的实质在于用批判性精神驾驭科学工具,从而获得真理。因此,批判性、质疑性才是科学精神的实质所在。


(1)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运用批判和质疑的态度培养科学精神。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科学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2023-01-08更新 | 1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