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探究世界的本质 > 运动的规律性 >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61 题号:950663
近期,陕西省某部门首次发布新闻:我国最大沙漠淡水湖红碱淖水域的鱼类已基本消失。近年来,红碱淖附近煤矿开采加剧,地下水流发生改变,大面积水域减少。
(1)请用“科学发展观”原理简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
(2)运用唯物论观点说明我们该如何解决此问题。
12-13高三上·上海青浦·期末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为此,应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


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2019-02-28更新 | 8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92年7月,习近平在《摆脱贫困》中写道,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

2013年11月,习近平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16字方针。针对不同贫困区域和贫困户贫困状况区别,坚持“分类施策”原则;面对贫困者自身文化贫乏、个性懒惰、缺乏进取心的扶贫困难,坚持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实现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做到脱真贫真脱贫。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结合材料,运用运动的规律性知识,分析在扶贫中是如何 “摆脱”头脑中的“贫困”的。
2022-11-25更新 | 11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国梦”是“美丽中国梦”。
材料一:重“霾”锁京冀、“霾”伏上海滩、十面“霾”伏……频频见诸报端。煤炭、钢铁、水泥等工业的发展,城市汽车尾气导致的污染,餐饮排放等使得我国大面积地区PM2.5(指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严重超标,形成雾霾天气灾害。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生态环保领域的资金投放,以节能减排作为结构调整和创新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形成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消费方式。
(1)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说明应如何形成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消费方式。
材料二:“中国梦”也是“美丽都市梦”。省城合肥好堵!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合肥市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疏解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加快地铁等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载能力;加大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力度,鼓励公交出行;改善自行车、步行交通系统和驻车换乘条件,倡导绿色环保出行;完善“限牌”总量控制、“错峰限行”交通管理措施,进一步缓解交通拥堵,打造美丽庐城。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合肥市是如何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解决交通拥堵的。
材料三:“中国梦”也是“美丽乡村梦”。皖南A村借自然山水、融中国文房四宝于一体,展现着浓郁的耕读文化,依据山水秀丽和古建筑保存完好的特点,着力挖掘休闲旅游的文化特色。这座历经近千年沧桑风雨的古村庄,曾一度“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如今焕发青春走进了新时代。在城市化进程中,该村没有按照“城里人”的标准“输入文明”,而是充分尊重当地文化,既发展经济更保护绿水青山,着力发展休闲旅游,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也让游客体味农村的古朴风情。
(3)结合材料三,谈谈A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是怎样把握“矛盾特殊性”的?
2016-12-12更新 | 5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