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 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23 题号:9558474

材料一:黄河流域气候适宜,土壤肥沃,人们长期精耕细作,很早就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农耕文化。如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黄河上游地区的马家窑文化、中游的仰韶文化、下游的大汶口文化,等等。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黄河像一条纽带,横贯东西,串连南北。黄河流域不同的民族相互联系,游牧文化与先进的农业文明得以融合,丰富了黄河文化的内涵,使黄河文化长期保持着生机和活力。

材料二:黄河曾是一条桀骜不驯、多灾多难的河流,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于世。多难兴邦,从远古时期的大禹治水开始,中华儿女一次次战胜洪水灾害,一次次加深对这块土地的认识和热爱,中华儿女与黄河洪患不屈不挠的抗争,也造就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品性和顽强的生命力。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我国黄河文化的主要特点。
(2)黄河文化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需要弘扬黄河文化。请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20-21高三上·山东青岛·期末 查看更多[5]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1】烟雨画舫、亭台楼榭、琵琶纸伞,这些风物被视为江浙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这些符号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和审美情趣,根于我国江浙一带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厚的经济基础,经过千百年的淬炼和升华,生成为一种独特的地域品格。她优雅灵动、崇文尚德、务实进取、开放包容……

从历代先贤名士到当代富有家国情怀的改革者、创业者以及无数劳动者,他们用智慧、雄心和创造成就了这片土地的富庶,也让这方文化熠熠生辉。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区域文化的繁荣。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评析该观点。
(2)综合运用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说明怎样推动我国区域文化历久弥新。
2020-07-11更新 | 311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长江文化是以长江流域特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占优势.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归趋性文化体系.是长江流域文化特性和文化集结的总和集聚.长江流域共有14个民族自治州,32个民族自治县,全流域50多个民族总人口约4亿人.从其生存空间来说,包括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等省区, 这些地区是长江水系的干流或支流流经区。长江文化是以巴蜀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为主体.包括滇文化、黔文化、赣文化、闽文化、淮南文化、岭南文化等亚文化层次而构成的庞大文化体系.这些不同的文化共同体在相同的文化规则下聚合成一个共同的文化体, 长江文化是一个时空交织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复合体。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谈谈你对“长江文化是一个时空交织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复合体”的理解。
2016-12-13更新 | 8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舌尖上的中国》是央视推出的一部大型美食类纪录片,其主要内容是介绍中国各地美食生态,甫一上映,就受到观众的好评。
材料一:夏日早晨,云南香格里拉。在松树和栎树自然杂交林中,藏族姑娘卓玛正在寻找着一种精灵般的食物——松茸……(第一集《自然的馈赠》)
老黄卖的黄馍馍,就是用糜子面做成的馒头。是陕北人冬天最爱吃的一种主食。糜子,又叫黍,是中国北方干旱地区最主要的农作物。……(第二集《主食的故事》)
安徽南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温润的气候促成了人们恬淡保守的气质,也孕育出了特有的食物——毛豆腐……(第三集《转化的味道》)
秋日的清晨,在内地的湖南,稻田里的禾花开了,也到了苗族人制作腌鱼和腊肉的时节……(第四集《时间的味道》)
烤炉上滋滋作响的肉夹馍饼,大铁锅里翻腾滚动的芋头炖肉,肌红脂白肉色鲜艳香气浓郁透明若纸的金华火腿……《舌尖上的中国》不仅仅是一部美食纪录片,更是一部人文纪录片,乡愁纪录片。它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特色食材,传达出中华民族的独特气质,引起了天南海北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材料二:它用一个个具体的人物故事串联起祖国各地的美食生态,这其中,有制作的技巧,有艰辛的劳作,有相濡以沫的真情,有端上桌的美食,还有食物的演变过程,包括广袤的祖国山河。它虽是美食纪录片,但充满了对食物的敬意和感情,充满了浓浓的乡愁。
结合材料,分析上述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
2016-11-26更新 | 2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