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 真理的条件性
题型:主观题-辨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77 题号:9738277

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纳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和成熟。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



(1)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纳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对原有经济理论的推翻。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材料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上,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2)结合材料,分析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措施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国内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新文化产业的巨大进步,以网络游戏为代表的“新文化”逐渐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游戏产业在经济市场中的价值得到了充分认可。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72亿。一款火爆的网络游戏,用户数可达上亿之多,甚至可以有几百万人同时在线。但是不得不注意的是,中国青少年网民(19岁以下)目前约达1.6亿,其中不乏少数喜爱或者经常参与网络游戏的人。

据此,人们对网络游戏的看法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在工作和学习之余,适度玩内容健康的网络游戏,可以放松一下,做到劳逸结合;还可以培养反应力和思维能力,不同游戏需要不同的反应力和思维能力,玩游戏本身就是培养反应力和思维能力的过程。但如果过分沉迷于网络,一旦上瘾,很难戒除。很多未成年人玩游戏荒废学业,影响身体健康,致使道德品质下滑,恶性事件频发。还有很多商家在网络上进行欺诈犯罪、不良信息传播。

材料二文化部出台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首次明确规定了网络玩家必须实名注册,并对游戏的相关基本概念、市场主体、经营监督及法律责任等做了系统的规定。进一步要求网游运营商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游的伤害。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人们对网络游戏的态度体现了认识论的什么道理?
(2)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谈谈文化部出台《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的必要性。
2019-01-02更新 | 119次组卷
主观题-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是五四运动101周年。每一个历史时代都有自己的高峰,它既是时代的地标,也是通向未来的起点。

五四运动以后,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成功开辟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新纪元。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在艰辛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思想,指引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阔步进入新时代。


(1)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
(2)“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为了弘扬五四精神,请以“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为主题,列出主题班会发言要点。(要求:写两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专业术语运用准确)
2020-10-20更新 | 24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某省从2021届开始,实行新的高考方案,除了必选的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之外,其他三门考试科目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选择性必修学科中自主选择,即“六选三”。

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新生是新高考方案的第一届考生,为适应高考改革,他们将全面推行“走班制”教学。所谓“走班制”是指“六选三”的选择性必修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而学生则打破原来的传统固定班级,根据自己的选择,重新组合到选择性必修学科班级上课。

这种班级重组,有人测算竟有近20种不同的上课组合。有人担心教室不够、师资缺乏、教学管理将会混乱而采取批评态度,有人则赞赏这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对“走班制”,不同的地方和学校对它的态度有差异,专家、学者、老师、学生褒贬不一,不尽相同。“走班制”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已有良好的开端,但是“走班制”的推广依然任重而道远。


请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说明不同的人对“走班制”有不同认识的原因。
2020-05-30更新 | 1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