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98 题号:9831282
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都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华文化的包容特性铸就了它的精彩纷呈                    ②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③各族人民对本民族文化具有强烈的归属感                    ④各民族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渐趋统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居民“记得住乡愁”,有利于
①承袭乡土文化,保持民风民俗原汁原味   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延续民族历史文脉
③保护区域文化,展现文化的同一性          ④增强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
2017-11-28更新 | 12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一方水土一片记忆,一声乡音一份联结。乡音是心灵安全的归属,奔波再久乡音一响,那就是到家了;方言是乡的灵魂,不论是秦腔的嘶吼还是越剧里的吴语,都用独特的方言美感定义了一片地域的文化特征和性格特点。由此可见(       
①自然地理环境决定文化的外在特征②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④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08-08更新 | 5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陶寺遗址是探索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代表性遗址之一。陶寺文明吸收其他文化先进因素,创造性地使用复合范铸铜器,如铜铃、铜齿轮形器等,开夏商周三代辉煌的青铜铸造技术之先河。陶寺文明既经历了文化的交流互动、融合创新,也将文化基因传递给后世。由此可见(       
①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
②文化凝聚力是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密码
③文化发展要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④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21更新 | 1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