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探究世界的本质 > 运动的规律性 >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8 题号:986728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搞好规划;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防止一哄而起;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论的哪些哲理?它们是如何体现的?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月25日,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等主流媒体必须紧跟时代,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歌合发展步伐,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党报党刊要加强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发展网站、微博、微信、电子阅报栏、手机报、网络电视等各类新媒体,积极发展各种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新闻信息服务,实现新闻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推动党的声音直接进入各类用户终端,努力占领新的舆论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动、主旋律更高昂。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做大做强主流舆论。
(2)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加以说明。
(3)某班级以“文化的力量”为议题,探究文化的影响力,假如你是该班同学,请就此活动提出两种可行的探究途径。
2019-03-29更新 | 39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地名承载丰富的文化信息,接续千百年的情感传承,一个地名是一个地方的符号,是那个地方人们的情感所系。在海内外寻找乡愁的华人心中,地名是一条回家的路,即便不在那里出生,那也是祖辈的根,他们的后代依旧将心底的那份乡愁与那个遥远的地名联在一起。人们对地名的情感是个人的、家族的,更是地方的、民族的。诸多地名情感的滋生、蔓延与丰富,构成一个民族的文化自尊。
在上个世纪末,出现了为经济发展一哄而上、改名成风的现象。一位老兵到了台湾,晚年一直想回大陆,但身体原因只能让孩子回来寻根,孩子根据地名却难以找到。后经民政厅翻阅档案才找到家乡。老先生感慨说,地名改的让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是古人对古徽州的向往与期盼。徽州山川秀丽,历史悠长,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民间习俗自成一统。     走近徽州,步入由白墙青瓦、高低错落的马头墙、精美雕刻和天井组成的徽州民居,仿佛走进了梦中的故园。为了发展旅游,带动经济,1987 年徽州改成了黄山,令人神往的韵味幽雅的古城文脉中断,魅力不再。
近来,古地名的恢复成为了人们议论的焦点。据人民日报进行的网络调查,现在支持黄山复     名为徽州的网民占 70%以上。也有人认为,恢复古地名不能任性。有些新的地名促进了当地旅游和经济社会发展,没有必要恢复古地名,且恢复古地名会耗费大量物力人力等问题。
(1)从“文化作用”的视角说明为什么要恢复古地名?
(2)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谈谈你对“恢复古地名不能任性”的理解。
2018-01-18更新 | 10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地方为了发展经济,放宽了“准入”条件,引进了大量技术不过关的企业,在经济不断得到迅速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极大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后来,该地区逐步认识到这种“只增长不发展”的模式是不值得提倡的,于是树立起科学的发展理念,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使地区的环境慢慢得到了改善,实现了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材料二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正成为各国的共识。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1)结合《生活与哲学》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一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2)结合材料二,请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我国节能减排“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理解。
2019-03-25更新 | 1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