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二节 土壤
全国 高一 课后作业 2021-07-29 48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自然地理、区域发展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是地球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生物的疏松表层
B.土壤由成土母质、腐殖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C.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D.土壤是可更新的自然资源,但农作物的种植可降低肥力
2.野外对土壤进行观察,最容易观察的是(     
A.土壤颜色B.土壤质地
C.土壤肥力D.土壤剖面构造
3.耕作土壤(     
A.剖面构造最为复杂B.熟土层土质疏松
C.自上而下都属于耕作层D.耕作层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2021-07-27更新 | 496次组卷 | 5卷引用: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二节 土壤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在土壤形成过程中(     
A.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产物,决定了土壤肥力高低
B.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负相关
C.地形条件对土壤发育的没有影响
D.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
5.生物对土壤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活跃的因素②没有生物的作用,也可能形成土壤
③生物通过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富集④生物可以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过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与黑土相比,南方的红壤有机质含量低,原因是南方地区(     
A.土质疏松,草原为主,提供的腐殖质少B.夏季高温多雨,土壤有机质不易积累
C.低山丘陵地形,海拔高,土壤发育差D.种植需水量大的水稻,对土壤破坏大
2021-07-27更新 | 1051次组卷 | 10卷引用: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二节 土壤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7.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①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②土壤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
③增施氮磷钾等化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④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不需要改良和保护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是(     
A.岩石圈B.水圈C.生物圈D.土壤
2021-07-29更新 | 237次组卷 | 2卷引用: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二节 土壤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较易(0.85)
9. 读“砂土、壤土和黏土图片”,回答问题。

(1)划分砂土、壤土、黏土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2)描述砂土、黏土的主要特点,完成下表中的内容。
土壤类型砂土黏土
主要粒级
通气与透水性
蓄水与保水性
有机质的分解
保肥性能
耕作性

(3)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描述其优点。
(4)花生喜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则适宜种植花生的土壤是_____________。
2021-07-27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二节 土壤
综合题 | 较易(0.85)
10. 读“耕作土壤剖面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土层为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该土层的突出特点。
(2)乙土层为______________,描述其突出特点。
(3)在野外观察土壤时,可以运用视觉、触觉等观察土壤的颜色、质地、干湿度、质量、紧实度等。分别举例说明运用视觉、触觉可以观察的土壤特点。
(4)推测土壤剖面构造的学习采用模式图而非真实的景观图的可能原因。
2021-07-29更新 | 283次组卷 | 2卷引用: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二节 土壤
综合题 | 适中(0.65)
11. 读“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生物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从土壤形成因素的角度,说出图中岩石风化产物的名称,并描述其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指出岩石风化与温度、降水之间的关系。
(2)写出图中“吸收”的含义。
(3)说出图中生物与腐殖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4)图示“循环”的顺序可以表述为__________(选择填空)。
①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
②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
③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
④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营养元素,并储存在生物体内
A.①→②→③→④→①   B.④→②→③→①→④
C.①→③→②→④→①          D.①→④→③→②→①
(5)写出与图中“淋失”密切相关的因素,并简要分析其关系。
2021-07-29更新 | 479次组卷 | 3卷引用: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二节 土壤
综合题 | 较易(0.85)
名校
12.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棕壤是发育于暖温带湿润气候区落叶林下的土壤,其土层呈鲜棕色,有机质含量高。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等地区,所处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片麻若及页岩的风化产物。

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地区的土壤为砖红壤,有机质含量非常低,呈酸性、黏重。早期欧洲殖民者在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发现,当地印第安人在一种与自然土壤迥异的黑色土壤上耕作。据研究,这种黑色土壤是人工土壤,主要成分是生物炭(让木材、稻草或者农作物废弃物在缺氧的环境下燃烧,得到的物质就是生物炭)。下图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



(1)说出棕壤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据图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土壤贫瘠的原因。
(3)简述当地印第安人用生物炭改良土壤的作用。
2021-07-29更新 | 1114次组卷 | 9卷引用: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二节 土壤
综合题 | 适中(0.65)
13.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东北地区的得天独厚的宝藏。过去,东北人常说: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但是,经过多年的过度利用,许多地方的土壤质量下降,土壤结构变差。据资料显示,东北黑土区的黑土层厚度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60—70厘米,减少到现在的30—40厘米。为保护黑土地,我国先后实施了多项措施。


(1)与黑土的颜色直接相关的是________(选择填空)。
A.腐殖质             B.成土母质          C.地貌             D.气候
(2)从气候角度,分析黑土土壤肥沃的原因。
(3)造成黑土质量下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选择填空)。
A.雨水冲刷变薄          B.气候干旱所致          C.多低温冻害天气          D.气候变暖所致
(4)为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黑土肥力,切实可行的措施是_______(选择填空)。
A.休耕免种               B.施用化肥               C.退耕还林       D.秸秆还田
2021-07-2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二节 土壤
综合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某学校组织同学开展土壤专题的实践活动,阅读图文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自然土壤的剖面构造


材料二 2020年 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成功,12月2日,"嫦娥五号"完成抓取表层月壤和钻取月岩样本,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平安返回地球,之后我国将在实验室进行长期、系统的月球样品研究工作。


(1)将备选项序号按实践活动的正确顺序排序。
制定课题→____→____→____→撰写实践报告。(备选项∶①记录实践数据、收集资料②确定研究计划、前期准备 ③分析、归纳数据资料)
(2)补齐土壤剖面构造的两层,甲为____乙为_____。
(3)观察自然土壤一般从____、____、土壤剖面构造等三个方面进行。
(4)推测月球样品的"月壤"与"地球土壤"的不同,指出缺失的层面并说明原因。

三、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名校

当土壤组成物质体积比为:矿物质40%、有机质10%、水分和空气各20%,该土壤能很好地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称为理想土壤。下图为“某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占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土壤中矿物质的来源是(     
A.气候B.成土母质C.地形D.生物
16.据图可知,该土壤(     
A.水分较多,空气偏少B.有机质含量较高,肥沃
C.矿物质比重大,颗粒粗D.属于理想土壤
2021-07-27更新 | 860次组卷 | 7卷引用: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二节 土壤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淋溶作用在土壤中普遍存在,它是指土壤中的可溶性或悬浮性化合物,随水下渗迁移或侧向迁移的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下列地区中,淋溶作用较强的是(     
A.气候温和湿润的地区B.土壤表层透水性差的地区
C.冰雪覆盖的极地地区D.风沙肆虐的内陆盆地地区
18.土壤淋溶作用的增强可能会导致(     
A.地下水位下降B.土壤黏粒比重下降
C.土壤肥力下降D.土壤透水性能提高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a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b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甲、乙、丙淋溶层厚度的影响因素是(     
A.生物B.地形C.气候D.河流
20.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     
A.甲与IB.甲与ⅡC.乙与ⅡD.丙与I
2021-07-27更新 | 808次组卷 | 6卷引用: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二节 土壤

四、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容易(0.94)
名校
21.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绿肥作物是提供作物肥源和培肥土壤的作物。栽培绿肥以豆科作物为主,如紫云英、苜蓿、草木棵(见下图)等。绿肥作物经过一定时间生长之后,将其绿色茎叶切断直接翻入土中,可以节省人力,减少运输费用,也可沤制土肥施用。绿肥作物一般与主产作物轮作,多数可兼作饲料。



(1)从植被形成的角度看,图片中绿肥作物所属植被都为____________植被。
(2)简述将绿肥作物茎叶切断直接翻入土中的好处。
(3)绿肥作物一般与主产作物轮作,指出这种耕作方式的优点。
(4)多数绿肥作物可兼作饲料,说明这种做法的好处。
2021-07-29更新 | 893次组卷 | 6卷引用: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二节 土壤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自然地理、区域发展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6
综合题
7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自然地理
2
区域发展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30.65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题组
4-60.65土壤题组
7-80.85土壤的功能与养护单题
15-160.85土壤题组
17-180.65土壤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题组
19-200.85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题组
二、综合题
90.85土壤  土壤的组成  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100.85土壤的组成  土壤的结构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110.65土壤的组成  土壤的结构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120.85土壤
130.65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140.65土壤  土壤的结构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210.94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