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青岛第五十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山东 高三 期中 2021-12-21 27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人文地理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名校

日晷是我国古代根据晷针日影位置来确定时辰的一种仪器,按晷面的摆放角度可分为地平式、垂直式和赤道式。位于清华大学校礼堂前的日晷(图1)为典型的赤道式日晷,其下部底座上镌刻着1920届学生的铭言:行胜于言。图2为“赤道式日晷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山东某地安装赤道式日晷时,下列做法及原因描述合理的是(     
A.精确测定当地经度,用于调整晷面与水平面之间夹角
B.精确测定当地纬度,用于计算当地与北京时间的时差
C.使用罗盘精准调节,保证当地正午时晷针针影朝向正南
D.使用角度测量仪,保证晷针与地平面夹角等于当地纬度
2.夏至日清华日晷的晷针在晷面上形成的针影(     
A.呈逆时针方向移动B.移动速度先快后慢
C.划过角度小于180°D.长度先变短再变长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名校

“嫦娥四号”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农历十一月廿八)10:26分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艾特肯盆地。2021年2月6日,嫦娥四号再次唤醒,这是它来到月背的第27个月昼工作期,“玉兔二号”月球车苏醒以后,在布满疏松月壤的月面上发现了一块不同寻常的“怪石"直直地从月面延伸出来,插在地上,形状细长、边缘尖锐,像一块石碑(放大图中的圆圈处)。专家认为:“月球上的其他岩石,只要时间足够长,经过不断的撞击和热循环压力以及其他形式的地质作用,都会被分解成大小不一的类似于‘球形’形状”。月球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3/11,下图是嫦娥四号着陆以来“玉兔二号”月球车两年间的巡视路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据图判断“玉兔二号”月球车位于(     
A.“怪石”东北方100m处B.嫦娥四号东南方530m处
C.着陆点西北方430m处D.月球南极正北1000km处
4.材料中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指(     
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D.岩浆活动
5.“嫦娥四号”着陆月球时(     
A.看到地球遮住银河系的光芒B.之后看到太阳在月面上西升东落
C.甘肃酒泉正日落西山D.美国纽约此时已夜幕降临
2021-12-11更新 | 41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五十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热点是岩石圈板块之下提供炽热岩浆的固定源地,火山喷发是热点在地表的重要表现。美国西部的黄石国家公园位于北美大陆下面的热点上方,在过去的200万年间,黄石公园发生了由同一热点引发的三次大型火山喷发,如下面左图所示。下面右图示意在肖松尼湖和刘易斯湖位置发生的一次火山喷发,在这里只喷发了火山灰和火山碎屑,并未形成火山体,在那之后,经过地质变迁,最终形成两个火山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推测过去的200万年间美洲板块的移动方向是(     
A.自西北向东南B.自西南向东北
C.自东南向西北D.自东北向西南
7.正确表示右图所示湖泊形成过程的是(     
A.内力作用—地面隆起—火山碎屑喷出—地面下陷—积水成湖
B.内力作用—火山碎屑喷出—地面隆起—外力沉积—积水成湖
C.内力作用—地面隆起—外力沉积—地面下陷—积水成湖
D.外力作用—火山碎屑喷出—外力沉积—地面下陷—积水成湖
2021-05-27更新 | 2036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1届高三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三模)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名校

生物残骸在厌氧环境中易分解成低碳有机物,土壤中的产甲烷菌以低碳有机物为原料生产甲烷,甲烷被植物根系吸收,然后经植物体的通气组织排放给大气。新疆的淡水湖博斯腾湖和咸水湖艾比湖湖岸都有芦苇湿地分布,但芦苇生长状况不同。右圈示意不同季节两个湖岸芦苇湿地土壤向大气排放的甲烷量(单位:ug.m-1.h-1).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影响两个湖岸芦苇湿地甲烷排放量季节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芦苇生物B.土壤湿度
C.枯落物数量D.太阳辐射
9.夏季两个湖岸芦苇湿地土壤甲烷排放量都较大,可能是因为夏季两地(     
A.降水丰富B.土壤含水量高
C.芦苇产量大D.土壤质地改变
10.研究两个湖岸冬春季节土壤甲烷排放量的变化需要突出考虑(     
A.积雪厚度B.冻融作用
C.水位变化D.风沙影响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名校

海水“跃层”是指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等在垂直方向上出现突变的水层。夏季,黄海海水在水深20米左右的地方,水温突然降低到10°C以下,垂直温差可达到20°C,出现了一个延伸至海底的巨大冷水团,图1示意黄海冷水团底层温度分布。研究证明,黄海冷水团与“跃层”同步消长,每年春季开始形成,夏季达到最盛,秋季开始衰退,冬季消失,其范围与超前其6个月的风速相关。下2图示意25米层黄海冷水团分布范围变化与超前6个月的风速对照(经向风:北为正、南为负;纬向风:西为正、东为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25m层黄海冷水团分布范围的变化(     
A.与冬季西北风相关B.与冬季东南风相关
C.与夏季东南风相关D.与夏季西北风相关
12.黄海“跃层”夏季最盛的主要原因是夏季(     
A.暖流势力强,对黄海的影响更大B.气温高,降水多,表层增温减盐
C.盛行东南季风,与低纬度海水交换多D.沿岸盛行离岸风,使深层冷海水上泛
13.地处黄海之滨的青岛,海产品因冷水团的存在而格外鲜美,原因是(     
A.冷水团水质好,无污染B.冷、暖水团相遇,形成水障
C.冷水团透光好,藻类繁盛D.冷水团水温低,水产生长慢
2021-12-11更新 | 58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五十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