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山东 高一 阶段练习 2023-07-25 10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人文地理、区域发展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名校

读“1953-2017年中国人口重心演变轨迹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我国人口重心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64年后一直向西移动
B.1964-1990年经向移动速度快于纬向移动速度
C.中国人口分布差异的核心问题是东西分布不均
D.中国人口分布差异的核心问题是南北分布不均
2.2010年后,人口重心的变化说明(     
A.东部经济发展滞缓B.东部迁入人口出现负增长
C.跨省区人口迁移增D.西部劳动力需求量增多
3.为延续2017年的人口重心移动趋势,可以采取的可行性措施是(     
A.东部地区人口有组织地大量迁移到中西部地区
B.西部地区大力发挥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高耗能产业
C.西部地区提高产品深加工技术,拓展和延长产业链
D.西部地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2023-07-25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乌江上游位于贵州西部,地处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核心部位,经济及农业发展较为落后。下为贵州乌江上游人口分布洛伦兹曲线(左图)及人口数量随海拔变化曲线图(右图)。(洛伦兹曲线可表征区域人口分布状况,绘制方法为依照人口密度从小到大排序,分别计算人口和面积累计百分比,以人口累计百分比作为x轴,以土地面积累计百分比为y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该洛伦兹曲线说明该地区(     
A.高人口密度区为人口主要承载区B.人口分布不均衡
C.面积与人口数量匹配均衡D.人口数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800-1400m的区域,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A.地形相对平坦B.热量充足C.水源充足D.土壤厚度大
2023-07-22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名校

作为老工业基地之一的辽宁省,总人口性别比(100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数,正常范围为102-107)由2010年的102.54下降为2020年的99.70,远低于同期全国总人口性别比的105.07,成为我国人口性别比洼地。该省人口持续减少,10年间人口减少115万,年平均增长率为-0.27%。下图为辽宁省人口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省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当地(     
A.人口死亡率加剧B.产业结构优化C.环境承载力下降D.GDP增长缓慢
7.推测该省总人口性别比下降且成为洼地的因素不可能是(     
A.人口老龄化B.产业优化C.就业观念D.经济水平
8.应对该省人口现状采取的措施合理可行的是(     
①限制人口外迁②完善养老设施③调整产业结构④放宽落户政策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候鸟老人”是指季节性居住在某个城市,随季节变化而迁移的老人。近年来“候鸟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大,迁移方向也趋于多元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来自东北地区的“候鸟老人”最多,主要居住在海南三亚,会促使当地(     
A.环境承载力提高B.资源消耗降低C.第三产业发展D.人口合理容量增加
10.近年来,三亚的“候鸟老人”开始向周边城镇迁移,影响其迁入的主要因素是(     
A.环境优美气候适宜B.经济发达C.就业机会多D.生活成本低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名校

构建和谐社会,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村镇建设是促进村镇绿色、集约、高效发展的过程,是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村镇建设的自然基础(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和灾害等)对村镇建设活动的支撑能力。供需耦合是资源环境供给和需求耦合,若供需耦合随时间变化平稳,则反映了该时段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协调度比较好。下图为村镇建设与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演进关系图(T1~T4为村镇建设的不同时间节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村镇建设各阶段中,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可能严重失调的是(     
A.T1~T2B.T2~T3C.T3~T4D.T2~T4
12.上题所述阶段,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严重失调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村镇建设速度加快、强度加大B.自然条件差,资源枯竭
C.自然灾害严重D.气候变暖,生态退化
13.由图可知,村镇建设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后阶段达到了高水平,资源环境供需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下列能实现上述转变的合理措施是(     
①产业转型升级②提高居民生态环保意识
③治理污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④生态移民,人口大量迁出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龙洞沟全长9.15km,是岷江上游的支流,源头海拔4175m,全流域80%以上海拔高于2000m,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该流域人口分布在海拔2000m以下地区,居民多以农牧业为主,生产粗放,环境承载力较低。下表为“龙洞沟土地面积坡度分级状况表”(一般坡度小于25°才能营造梯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坡度分级0-5°5-15°15-25°25-35°>35°合计
面积(km20.301.494.015.113.6114.52
占总面积比例(%)2.0710.2627.6235.1924.86100

14.该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低,最主要的制约资源是(     
A.水资源B.耕地资源C.森林资源D.气候资源
15.下列提高该流域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B.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
C.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D.大力发展水运,促进农产品外销
2023-07-22更新 | 100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许多的城市就业中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下图所示,由单一就业中心模式向多中心模式演变,城市地价和功能区也随之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随城市就业中心的演变,城市地价变化正确的是(     
①整体均价提高②中心区地价提高③边缘区地价提高④次中心区地价降低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17.处于就业多中心模式阶段的城市(     
A.交通拥堵状况会加剧B.次中心区多为住宅区
C.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剧D.居民通勤时间可能会缩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