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2019)教材思考题专辑第三章
全国 高一 随堂练习 2023-09-10 4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自然地理

一、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1. 雷阵雨过后,我们有时候会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这就是臭氧的气味。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臭氧层是指平流层中臭氧集中的层次。臭氧层变薄、浓度降低的现象,称为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破坏可能引起一系列不利于人类的气候生物效应,这种情况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据科学家研究,大气中的臭氧含量每减少1%,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就增加2%。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增加人的皮肤癌患病率,还会引发白内障、免疫系统缺陷和发育停滞等疾病。在距南极洲较近的智利海伦娜岬角,当地居民只要走出家门,就要在暴露的皮肤表面涂上防晒油,戴上太阳眼镜,否则半小时后,皮肤就会被晒咸鲜艳的粉红色,并伴有痒痛;羊群则多患白内障,几乎全盲;河里捕到的鲜鱼也多是盲鱼。
(1)有人认为,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你认同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2)你还了解哪些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们与大气中的哪些成分及其含量的变化相关?
2023-09-0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2019)教材思考题专辑第三章
综合题 | 适中(0.65)
2.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我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雾霾天气”。其实,雾和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天气现象。阅读下列材料,结合生活体验,认识雾和霾的区别,并举例说明霾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023-09-0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2019)教材思考题专辑第三章
综合题 | 适中(0.65)
3. 在对流层,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约下降0.6℃,从而形成一个随高度增加而温度下降的大气垂直温度梯度。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1)近年来,贵阳将“中国避暑之都”作为城市名片,着力打造“避暑”旅游产品,大力发展“避暑”经济。在我国地形图上,找到贵阳、重庆、武汉、长沙、上海的位置;读图下图,说明贵阳打造避暑旅游名城的优势条件,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每年3月,西藏大部分地区的隆冬尚未结束,林芝的桃花却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皑皑白雪与灼灼桃花相互映衬,让人领略到“雪域江南”的独特春光。读图下图,试分析这一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
   
2023-09-09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2019)教材思考题专辑第三章
综合题 | 适中(0.65)
4. 霞是日出、日落前后天空或云层上出现的彩光,由接近地平线的太阳光经大气中尘埃、水汽和空气分子散射后的剩余色光形成。日出、日落时分,太阳光经过大气的路程比正午时分长,更多的蓝光、紫光在进入我们的视野前被散射掉了,剩下主要包括红光、橙光的太阳光。

(1)通常太阳越接近地平线,朝霞、晚霞的颜色就越红。观察这一自然现象,并思考其形成原因。
(2)大气中所含的水汽越多,朝霞、晚霞的颜色就越红。朝霞、晚霞与天气有一定关系,如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观察这一自然现象,验证该谚语预报天气的可靠性,并思考其中的道理。
2023-09-09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2019)教材思考题专辑第三章
综合题 | 适中(0.65)
5. 在日出之前(黎明)和日没以后(黄昏)的一段时间,天空仍然明亮,处于半光明状态。这段时间,既不是真正的白昼,也不是真正的黑夜,是昼夜交替的过渡时期。天文学称之为晨昏蒙影。简析晨昏蒙影形成的原因。
2023-09-0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2019)教材思考题专辑第三章
综合题 | 较易(0.85)
6. 如下图所示,投射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并不能全部被地面所吸收,其中又有一部分被地面反射回宇宙空间。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小,取决于地面的性质,如颜色、干湿状况、粗糙程度等。不同性质的地面,反射率的差异较大。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1)比较不同性质地面的反射率,说一说哪些种类地面的反射率较高,哪些种类地面的反射率较低。
(2)分析地面性质与反射率之间的关系。
(3)绿色植物对紫外线和可见光的吸收很强,反射很弱,而对近红外线的吸收很弱,反射很强。议一议,根据绿色植物的反射特征,如何利用遥感技术,实时准确地监测森林、草原面积的动态变化?
2023-09-09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2019)教材思考题专辑第三章
综合题 | 适中(0.65)
7. 经纬认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可分解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地面”三个环节。你认同经纬的观点吗?你是怎么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023-09-0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2019)教材思考题专辑第三章
综合题 | 适中(0.65)
8. 绘示意图说明下列现象,并解释其成因。
(1)月球基本上没有大气,赤道处中午高达127℃,晚上最低达-183℃。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得多。
(2)深秋至次年早春季节,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2023-09-0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2019)教材思考题专辑第三章
综合题 | 适中(0.65)
9. 热气球是指用热空气作为浮升气体的气球。相传热气球的原型由三国时期诸葛亮(字孔明)所发明。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于阳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诸葛亮算准风向,制成能在空中飘浮的纸灯笼,附上求救信息,后来终于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现代载人热气球由球囊、吊篮和加热装置三部分构成。球囊下端开口,下悬一只载人吊篮,用火焰加热器将热空气灌入球囊,使球囊膨胀并平稳升空。
(1)想一想,载人热气球能平稳升空的原因是什么?
(2)有人提供了“点蜡烛切洋葱,不流泪”的生活小窍门。动手做一做,这是真的吗?如果是,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综合题 | 适中(0.65)
10. 海陆风是近海地区风向昼夜间发生反向转变的风。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1)在图上中,分别画出白天、夜间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使之构成一个环流圈____,并说明理由____
(2)我国海南岛白天多雨,夜间多晴朗。运用海陆风形成的原理,分析这一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
(3)大湖泊周围、大江大河沿岸也会出现与海陆风相似的风的周期变化,分别称为“湖陆风”或“江(河)陆风”。赴上述地区进行考察,观察白天和夜间风向是怎么变化的,验证所学过的知识。
2023-09-09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2019)教材思考题专辑第三章
综合题 | 适中(0.65)
11. 城市人口集中,产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等每天要释放出大量的废热,导致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使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人们称之为“城市热岛”。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1)简述城市热岛环流的形成过程。
(2)为了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在城市规划时,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应怎样布局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
   
(3)城市热岛环流在微风状态下最强。以北京市为例,如果冬春季风速达5~6米/秒,夏季达2~3米/秒以上,则城市热岛环流被淹没而不明显。假如你是城市规划人员,又该怎么解决(2)小题的问题呢?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自然地理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综合题
1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自然地理
1,2,3,4,5,6,7,8,9,10,11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综合题
10.65大气的组成  大气的垂直分层
20.65大气的组成
30.65大气的垂直分层
40.65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50.65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60.85大气的受热过程
70.65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80.65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90.65热力环流的成因、原理  热力环流的应用
100.65热力环流的成因、原理  热力环流的应用
110.65热力环流的成因、原理  热力环流的应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