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2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河北 高一 阶段练习 2023-12-21 1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自然地理、人文地理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2020年7月23日,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2021年2月到达火星附近,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天问一号”一次完成“环绕、着陆、巡视”三大目标,中国成为世界上首次探索火星即完成软着陆任务的国家。下表为地球、火星相关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质量体积大气密度与日平均距离大气成分公转周期自转周期表面均温
地球111.00149.6N₂、O₂1年23时56分15℃
火星0.110.150.01227.9CO₂1.9年24时37分-23℃
       注:质量、体积和大气密度都以地球为1。与日平均距离单位:百万千米。
1.下列各选项中属于天体的为(     
A.发射场上的天问一号B.升空后的天问一号
C.进入预定轨道的天问一号D.着陆于火星的天问一号巡视器
2.火星与地球的物理特征、运动特征有异同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星有稳定的液态水B.火星昼夜温差大
C.火星季节更替频繁D.火星大气层厚度大
3.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后,行进在火星表面,但火星上路况很差,表面布满撞击坑。撞击坑产生的原因有(     
①距太阳远②物理风化强③大气稀薄④离小行星带近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3-02-15更新 | 97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据人民日报2016812日报道,我国预计在“十三五”规划的末年,即2020年左右发射一颗火星探测卫星。读地球、火星和金星资料对照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与日距离
(百万千米)
质量
(地球为1)
体积
(地球为1)
大气密度
(g/cm3)
自转周期公转周期
地球149.61.001.001.0023h56min1年
火星227.90.110.1500.0124h37min1.9年
金星108.20.820.856100243d224.7天
4.在下列条件中,火星和地球最接近的是(     
A.表面温度高低B.重力加速度大小
C.昼夜交替周期长短D.公转周期长短
5.我国深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     
A.是距地球公转轨道最近的行星B.有厚厚的大气层
C.公转和自转周期适中D.自然环境与地球最相近的行星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可能太阳辐射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有效总辐射量是经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图1是北半球可能太阳辐射和有效总辐射量随纬度分布示意图,图2是我国有效太阳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
B.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热,维持地表温度
C.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大气、水、生物和地震活动的主要动力
D.太阳辐射是一种短波辐射,能量集中在波长较短的紫外区
7.据图1推测,云量最多的地区最可能位于(     
A.赤道地区B.北纬20°地区
C.北纬40°地区D.北纬60°地区
8.结合图2,我国各地有效太阳辐射量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名校

2020年3月23日,在我国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A.①圈层B.②圈层C.③圈层D.④圈层
10.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次地震,只有一个烈度B.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震级
C.地震波是震源释放的能量波D.从观测点到震源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11.减轻地震灾害的工程性措施包括(     
A.加大地震知识的宣传和普及B.制定应急预案
C.对建设工程进行抗震设防D.模拟地震来临时的应急演习训练
12.受地震波的影响,地震时该地空中飞行的小鸟会感受到(     
A.只上下颠簸B.只左右晃动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晃动D.先左右晃动,后上下颠簸
2021-10-06更新 | 325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邵东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