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同步产品化】2.1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课后作业A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全国 高二 课后作业 2024-01-03 3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区域发展、自然地理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选择题组 | 适中(0.65)

表为世界某大河流域的数据统计表。

流域面积230万km2
鱼类数量43种
草原3%
人口密度1人/km2
耕地2%
农田灌溉10%
大城市1座
已开发面积1%
水电站2座
1.该河流域大城市仅一座,大城市难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流域开发程度低,人口迁移拉力不足B.资源贫乏,缺少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C.农业规模较大,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D.工业化进程缓慢,城市环境问题严重
2.根据表格数据推测,该河流域发展的方向是(     
A.开垦荒地,扩大农作物生产规模B.向外迁移人口,控制开发规模
C.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造纸工业D.保护生态环境,适度发展生态旅游
选择题-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垄作是指在高于地面的土上栽种作物的耕作方式。垄是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起垄栽培的种植方法可以有效地改良土壤特性并改善各种作物的水肥生长环境。坡耕地上的种植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横坡垄作,即垄的方向和坡向垂直;一种是顺坡垄作,即垄的方向和坡向平行。下图示意两种种植方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国家的坡耕地最适合顺坡垄作是(     
A.英国B.日本C.印度尼西亚D.乌克兰
4.在我国东北黑土区的坡耕地积极推广横坡垄作,其主要原因(     
A.利于防洪排涝,保证作物高产稳产
B.可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品质量
C.可减轻水土流失,保护黑土资源
D.便于机械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2022-08-09更新 | 667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地理试题
选择题-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度开垦、放牧,造成了频繁的“黑风暴”刮走了3亿吨尘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黑风暴”现象发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A.植被遭到破坏B.地下水位下降C.降水异常减少D.温室效应加剧
6.“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     
A.少耕免耕,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B.深翻扩耕,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
C.施用绿肥,防止土壤肥力不断下降
D.退耕还林还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较难(0.4)
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山谷河道进入成都平原的位置。古代成都平原旱涝频繁,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在玉垒山凿出宝瓶口引水东流,并用竹笼装满鹅卵石,在岷江河弯江心处筑堰分水,堰如鱼嘴,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外江宽而浅,内江窄而深,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四六分水-内、外江在枯水期和洪水期分别分走六成江水)自动排沙(二八分沙--八成泥沙被外江排走),以及利用宝瓶口与飞沙堰控制进水量和二次排沙等问题。2000多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材料二:左图是成都平原位置示意图,右图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



(1)概括内江和外江的主要作用。
(2)阐述内江、外江实现江水自动分流的过程。
(3)结合河弯处水流运动的特点解释内江、外江能实现“二八分沙”的原因。
(4)推测当时用竹笼装满鹅卵石筑堰的原因。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区域发展、自然地理

试卷题型(共 4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3
综合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区域发展
2
自然地理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20.65区域发展差异的表现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区域发展的区域要素差异选择题组
3-40.65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选择题组
5-60.65荒漠化的原因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选择题组
二、综合题
70.4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  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