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同步产品化】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堂例题 人教版(2019)必修一
全国 高一 课堂例题 2024-02-19 4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自然地理

一、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2022年1月15日,太平洋岛国汤加发生了一次猛烈的海底火山爆发,喷出的巨量气体(水蒸气、二氧化硫为主,也含有二氧化碳)和烟尘从海里直冲云霄,直达平流层中部。其引发的海啸抵达了整个太平洋沿岸地区。2023年6~9月,美国、日本和欧洲多国遭遇热浪,多地气温屡创新高。有气候专家认为,前一年年初的汤加火山喷发可能要对高温负一部分责任,因为当年的火山喷发相当于给地球加了一个促进吸收热量的盖子。


考点1.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
(1)(易)填写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①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
②交通信号灯为红绿灯而非蓝色灯(     )
③夏天阴天时气温不太高(     )
④晨昏蒙影(     )
(3)(难)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说明阳光房能提高室温的原因。
(4)(难)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描述火山喷发后产生大气降温的主要过程。
考点2.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因素
(5)(易)简述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因素
(6)(中)研究表明,“盐结皮”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其主要原因是(     
A.大气削弱作用强B.地面辐射强C.大气逆辐射弱D.地表反射率高
2024-02-0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产品化】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堂例题 人教版(2019)必修一

二、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2. 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雾凇”一词最早见于西晋《字林》:“寒气结冰,见日光乃消,齐鲁谓之雾凇”。雾凇是过冷却水汽凝华形成冰晶挂结于草木枝叶的天气现象。“瀚海雾凇”专指沙漠戈壁中的雾凇景观,犹如在石海沙丘上开出的“玉树琼花”。新疆北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瀚海雾凇”出现频率高,吸引摄影爱好者慕名前往。

考点1.保温作用过程

(1)(易)“寒气结冰”形成雾凇的原因是(     
A.上升气流导致降温B.云层较厚太阳辐射弱
C.大气的保温作用弱D.暖锋过境前后温差大

(2)(中)为了次日能拍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雾凇景观,适宜摄影爱好者蹲守的天气是(     
A.飘雪初晴B.气温回升C.晚来风急D.夜间有雨

(3)(易)受霾的影响,华北、黄淮、江汉等地(     
A.昼夜温差减小B.太阳辐射增强C.地面辐射增强D.大气能见度变好

(4)(易)西北内陆沙漠地区雾凇多形成于雪后晴朗的夜晚,其直接原因是(     
①空气湿度较大②地表湿度较大③冰雪反射较强④大气逆辐射弱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考点2.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5)(易)为减轻冬季冷空气对茶树的影响,最经济实惠的做法是(     
A.给茶树“穿外衣”B.搭建温室大棚C.燃烧发烟物熏烟D.茶树外侧涂白

(6)(易)下面对于温室大棚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增强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减少C.抑制热量交换D.地面辐射减弱

(7)(易)地膜覆盖农田可预防霜冻,主要是因为地膜能够(     
A.减少大气逆辐射B.减少地面辐射的散失
C.增加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024-02-0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产品化】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堂例题 人教版(2019)必修一

三、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3. 云南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约3300米,这里太阳辐射强,但气温较低,当地居民高效利用太阳能,在房屋南侧用玻璃搭建绝热暖棚,在冬季晴朗的白天,暖棚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如下图所示)

考点1.热力环流的成因、原理
(1)(易)将下列各环节序号,按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为____
①地面冷热不均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
③空气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
④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
(2)(难)读材料,运用热力环流原理,简单说明内室增温的过程。
考点2.热力环流的应用
(3)(易)带有烟囱的厨房能散烟散热,人们利用的是(     
A.大气保温作用B.热力环流原理C.大气受热过程D.大气成分差异

(4)(难)结合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从城市建设规划者角度,提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其他建议。
(5)(难)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讨论中,一高中生提出可在图中郊区居民区、公园区增加生态林面积,来改善市区大气质量差的问题。你认为此做法是否合理,并简要说明依据。、

(6)(难)华北地区“霜打洼地”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A.24:00左右,大风呼啸B.19:00左右,浓云密布
C.14:00左右,雨雪交加D.5:00左右,晴朗无风

(7)(难)分析海陆风对滨海地区气温的调节作用。
2024-02-19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产品化】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堂例题 人教版(2019)必修一
综合题 | 适中(0.65)
4.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所写的《风》,下图为北半球近地面大气的运动及其所受到的作用力示意图。

考点1.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的形成
(1)(易)关于大气的水平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低压指向高压
B.地转偏向力的方向与风向相反
C.高空中的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D.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中)“过江千尺浪”浪的大小与风力的大小息息相关,风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____,对应图中____(填序号)。在近地面,还会受到地面物体____的影响,对应图中____(填序号)。“入竹万杆斜”竹子的倾斜方向与风向有关,风向主要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____,对应图中的____(填序号)。
考点2.近地面风与高空风向的判断
(3)(易)图中箭头a表示(     
A.水平气压梯度力B.风向C.地转偏向力D.摩擦力

考点3.风向绘制
(4)(难)在北半球某地聚落2023年11月8日和11月9日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中画出此时的风向。

考点4.风压定律
(5)(难)据北半球近地面大气的运动及其所受到的作用力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其方向是____
若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背风而立,高压在____
实际大气中的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背风而立,高压在____
考点5.等压面与等压线的判读
(6)(难)北半球近地面大气的运动及其所受到的作用力示意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地,原因是____
2024-02-06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产品化】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堂例题 人教版(2019)必修一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自然地理

试卷题型(共 4题)

题型
数量
综合题
3
单选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自然地理
1,2,3,4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综合题
10.65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30.65热力环流的成因、原理  热力环流的应用
40.65等压面与等压线的判读  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的形成  近地面风与高空风的风向判断
二、单选题
20.65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题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