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4届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高三综合测试地理试卷(一)
广东 高三 阶段练习 2014-03-21 805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自然地理、人文地理、选修地理、区域发展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1. 以下是2014年某时段穗、港、澳三地的天气状况,影响三地气温日较差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B.地形C.城市规模D.海陆位置
2014-03-21更新 | 4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高三综合测试地理试卷(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2013年12月初,“嫦娥三号”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首次获得月球降落区和巡视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地理环境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2.影响月球表面环境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
3.由于月球的黄赤交角只有1°32′,远小于地球的23°26′,所以月球表面环境
A.昼夜温差小B.不会产生极昼、极夜现象
C.季节变化小D.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2014-03-21更新 | 4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高三综合测试地理试卷(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4. 影响图示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因素是
A.探亲B.旅游C.打工D.物流
2014-03-21更新 | 6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高三综合测试地理试卷(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5. 下图,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A.雨水B.冰川融水C.湖泊水D.季节性积雪融水
2016-12-12更新 | 6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高三综合测试地理试卷(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6. 2012年国务院批准在贵阳和安顺两城市之间成立贵安新区,下图 是贵安新区区位示意图,这是城市化发展中的
A.城市一体化B.再城市化
C.逆城市化D.中心城市化
2014-03-21更新 | 3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高三综合测试地理试卷(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读2005—2009年间制造业份额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7.我国制造业分布变化的趋势是       (       )
A.集聚沿海B.西进北上C.东进南拓D.挺进三北
8.引起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市场需求B.技术水平C.劳动力价格D.自然资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9. 下图中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B.干旱C.寒潮D.风沙
2014-03-21更新 | 2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高三综合测试地理试卷(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0. 读下图,造成该城市郊区农业种植模式的最可能因素是
A.劳动力B.光热条件C.农业技术D.市场需求
2014-03-21更新 | 8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高三综合测试地理试卷(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1. 影响我国城市空气污染分布(见下图)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城市化水平B.工业结构
C.植被覆盖率D.地形地势
2016-12-12更新 | 8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高三综合测试地理试卷(一)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4)
12. 爱尔兰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小,人口少(446万)。它是世界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这也极大地促进了其经济的繁荣和创造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爱尔兰完成了由农牧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跨越。分析以下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爱尔兰区位示意图(图甲)和出口贸易额占GDP比重示意图(图乙)。

材料二:爱尔兰经济发展模式示意图(图丙)。

(1)爱尔兰位于(东、西)半球;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2)爱尔兰风能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地区。爱尔兰经济最主要的特点是
(3)爱尔兰与我国东北北部纬度位置相当,但冬季气温却高出30多度,请分析其原因。
(4)若同一外资在爱尔兰和中国投资建厂,试分析其类型的差异及原因。
(5)试分析爱尔兰经济近年来停滞不前、波动性较大的原因,并指出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014-03-21更新 | 8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高三综合测试地理试卷(一)
综合题 | 适中(0.64)
13. 近十年来,中国革命的“红都”——志丹县,面对“群山恶水”,奋发图强,实现了由贫困县向西部百强县、陕西十强县的历史巨变。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陕西省志丹县地理位置示意图(图甲)。

材料二:1997~2010年志丹县工业产值示意图(图乙)以及生态环境、经济与社会指数变化示意图(图丙)。

(1)这里的“群山”是指;“恶水”是指
(2)志丹县自然带属于由的过渡地带。
(3)试指出志丹县从农业向工业经济转型的过渡时期,并分析促使其转型的原因。
(4)指出志丹县生态环境、经济与社会指数的变化趋势,并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指出志丹县综合整治的措施。
2014-03-21更新 | 10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高三综合测试地理试卷(一)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自然地理、人文地理、选修地理、区域发展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9
综合题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自然地理
2
人文地理
3
选修地理
4
区域发展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4地球上的大气单题
2-30.85地表形态的塑造单题
40.85人口的空间变化单题
50.85陆地水体之间的水源补给关系单题
60.85城镇化单题
7-80.85工业地域的形成  工业区位因素单题
90.85自然灾害与防治单题
100.85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单题
110.85环境污染与防治单题
二、综合题
120.64区域可持续发展
130.64区域可持续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