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中国地理 > 中国的地理差异 > 南方地区 > 珠江三角洲地区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5 题号:1005385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依靠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最迅速的区域。下表为“部分城市产业变化对比表”。

材料二:改革开放初期,“前店后厂”是粤港澳产业合作的典型模式。如今,在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国家战略的背景下,粤港澳产业分工逐步形成,经济融合加深。

材料三: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及部分城市发展方向示意图”。

(1)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简述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迅速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2)简要概括“前店后厂”的产业合作模式下,珠江三角洲(粤)与港澳地区的各自优势,以及珠江三角洲(粤)未来发展方向。
(3)从“工业区位因素”角度分析,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区域间的融合发展,可采取哪些措施?
【知识点】 珠江三角洲地区解读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2017年7月1日在香港签署,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签署仪式。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粤港泱大湾区由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等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区组成(见左图),己其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城市群的基础条件,目前,全世界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三大湾区,分别是美国的旧金山湾区、红约湾区和日本的东京湾区。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桥隧式跨海通道,总长55公里,是迄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主休工程“海中桥隧”长35公里,其中海中隧道6.7公里(40米深)隧道两端建有东、西两个人工岛,该处泥沙淤积厚度约6-13米(见右图)。

(1)与世界三大湾区相比,请依据表1评价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条件。
(2)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自然环境给港珠澳大桥建设带来的困难。请按表格要求回答。

2019-10-04更新 | 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大省会为中心的特大城市群组合。下图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体系略图及武汉市产业集聚区位置图。

材料二   我国五大城市群比较表(2016年)。

(1)与我国其他四大城市群比较,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独特区位条件有哪些?
(2)简述武汉城市产业集聚区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据大数据分析,该地区制造业结构相似系数极高。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解决此问题的措施。
2020-10-16更新 | 5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据下列材料和所学地理知识问题回答问题。

材料一:借助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良好的区位条件及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和侨乡的优势,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如下图)。但是现在,优势弱化,劣势凸现,竞争压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江三角,速度甚至落在了长三角之后,面临严峻挑战。

材料二:长三角扼据长江入海口,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区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高校众多,是我国最大的都市圈。目前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占18%的国内生产总值。

(1)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较快的关键性条件是     
(2)从“1985年与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的比较”图中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                        两个方面。
(3)文中提到珠江三角洲“优势弱化,劣势凸现”,劣势具体指的是什么?
(4)该区正以                        为核心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2018-04-02更新 | 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