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构造地貌的形成 > 板块构造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53 题号:1015278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贝壳杉是常绿大乔木,幼苗喜半阴,大树喜阳光,适宜在温热湿润气候生长,生长较为缓慢。贝壳杉木材耐腐蚀性强,树干含有丰富的树脂,在工业上及医药上有广泛用途。新西兰贝壳杉是新西兰北岛上的特有树种,岛屿北部的怀波瓦森林是新西兰目前最大的贝壳杉分布区,怀波瓦森林因其内的两棵活贝壳杉树——森林之王和森林之父而闻名,树龄分别约2000年和1200年。历史上新西兰北岛曾是贝壳杉的天堂,当欧洲殖民者踏上北岛后,大肆砍伐贝壳杉,用贝壳杉建造房屋、修造船舶并将大量原木出口海外。贝壳杉天然林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整个生态系统受到影响。上世纪后半期,当地政府开始重视贝壳杉林的生态恢复,修建了贝壳杉博物馆,还设立了贝壳杉保护基金,新西兰贝壳杉面积正逐步扩大。读下图。


(1)简述与新西兰南岛相比,北岛北部成为新西兰贝壳杉主要分布区的原因。
(2)新西兰北岛上的乡村民居,多为木质结构建筑。试对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3)分析贝壳杉天然林遭到严重破坏给当地生态带来的威胁。
(4)在贝壳杉林恢复工程中,有人认为可以混交引入其它树种,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侏罗纪前期,现蒙古一带为与现太平洋一带相连的海域,称为蒙古—鄂霍茨克洋。中晚侏罗纪时期,由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的碰撞挤压,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地壳隆升形成古蒙古高原,其隆升范围、幅度及其对相邻区域构造的影响均不逊色于现今宏伟的青藏高原。古蒙古高原的隆升改变了区域水系格局、气候特征,成为重要的分水岭和物源地,对地表物质迁移产生重要影响。古蒙古高原边缘的准噶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松辽盆地形成了巨厚的沉积体系(其中颗粒较细的沉积层厚度大)和油气储层,古蒙古高原东南边缘出现著名的热河动物群和最早的鸟类、被子植物化石,古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之后的白垩纪时期,形成板块会聚的内力消失,古蒙古高原在其自重下发生伸展垮塌。直到新生代的始新世晚期再次隆升,形成当前的蒙古高原。下图示意古蒙古高原构造格局。



(1)分析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隆升成为高原对区域水系格局、气候特征的影响。
(2)有地质学家认为,准噶尔等诸多盆地的沉积物主要来自古蒙古高原,并非来自毗邻盆地的山脉。试从此地沉积物特征上说明理由。
(3)简述与青藏高原隆升相比,古蒙古高原的隆升研究关注度较低的原因。
2021-02-19更新 | 444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阿拉伯半岛属于___板块。喜马拉雅山是由图中__板块与 ______________板块(填板块名称)碰撞挤压形成的。阿尔卑斯山是由图中___板块与 _____板块(填板块名称)碰撞挤压形成的。
(2)智利位于南美洲西海岸,该国多地震的原因是位于______板块和_____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3)按板块构造学说的原理推论,地中海的面积将_____,红海的将______   
(4)东非大裂谷属于地质构造中的_______
2019-11-27更新 | 439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几内亚岛面积约78.6万平方千米,中部为由一系列山脉和山间河谷组成的高地,多火山、地震。全岛人口约1130万人,高地上的农业处于原始状态,以种植喜温凉的马铃薯和原产于拉丁美洲的玉米等多种旱作作物为主。为适应当地的环境,当地在农田周围开挖沟渠。为缓解当地缺粮的状况,当地居民在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指导下,栽种高产旱稻获得成功。下图示意新几内亚岛的地理位置。



(1)该地种植农作物需排水,请做出合理的解释。
(2)说明该岛严重缺粮的主要原因。
(3)推测我国科技工作者为该地栽种高产旱稻获得成功所采取的措施。
2022-06-30更新 | 1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