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自然地理实践的基本方法 >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11 题号:10523752
下图为利用GPS系统监测板块运动状况示意图,图中监测站的主要作用是(     
A.监测三个站之间距离变化B.监测海洋污染情况
C.监测台风登陆的路径D.监测厄尔尼诺现象
2020·浙江杭州·一模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题组 | 较易 (0.85)

【推荐1】2020年7月7日,是全国高考的第一天,但位于皖南山区的安徽歙县县城考区的2000多名高考生因”特殊原因”均未达到考场正常开考,但7月8日高考正常进行。经教育部同意,这2000多名高考生于7月9日启用备用试卷进行语数补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材料中的“特殊原因”最可能是(     
A.狂风B.强降雨C.滑坡D.地震
2.材料中的“特殊原因”后,获取该地区由此产生的影响变化信息最快捷的技术手段是(     
A.地理信息技术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虚拟现实技术D.遥感技术
2021-05-02更新 | 69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较易 (0.85)

【推荐2】RS技术、GIS技术和GPS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是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研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手段。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全面资料的技术是(          )。
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技术C.全球定位技术D.电子通信技术
2.通过地图、遥感图像、野外考察等获得数据的GIS技术程序是(          )。
A.数据处理B.信息源C.数据库D.表达
3.GPS卫星星座的工作卫星和在轨备用卫星分别是(          
A.21颗和3颗B.22颗和2颗C.21颗和4颗     D.24颗和4颗
4.要想随时知道自己所处位置的地理坐标,需要拥有(          )。
A.全球定位技术B.GPS信号接收机C.地理信息技术D.遥感技术
2018-07-25更新 | 27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较易 (0.85)

【推荐3】“皖电东送”工程西起安徽淮南,经皖南、浙北、江苏到达上海,全长656千米。该工程大量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凭借精确的定位,为勘察设计、施工及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来源,为电力系统信息化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回答问题。

1.“皖电东送”线路经过地区为
A.暖温带,湿润区B.亚热带,湿润区
C.暖温带,半湿润区D.亚热带,半湿润区
2.“皖电东送”工程大量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包括
A.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B.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
C.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D.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
3.安徽省建设能源产业基地,实施“皖电东送”工程的有利区位条件有
①安徽省煤炭资源丰富                              ②临近长江三角洲,消费市场广大
③浙北段位于山地,施工难度大                 ④水能资源充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19-11-09更新 | 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