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人文地理 > 城市与乡村 > 城乡空间结构 > 城市和乡村的形成和发展 > 城市和乡村区位因素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9 题号:10874745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阶段二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农业发展B.河运发展
C.铁路修建D.煤矿开发
2.阶段二到阶段三工业分布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提高经济效益B.便于对城市管理
C.减少对城市污染D.方便工人上下班
3.阶段三时期,在该城市交通建设中,十分注重道路沿线的绿化,道路沿线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是(       
A.减弱噪音B.调节气候C.保持水土D.防风固沙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2017年4月l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继深圳特区、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雄安新区。雄安新区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规划范围涉及河北雄县、安新县、容城县及周边地区,距离北京约120公里,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选择距北京约120公里的3县设立新区,而并非离北京更近的地区,主要是为了(     
A.预留发展空间B.带动中间区域发展
C.保障环境质量D.获得廉价土地资源
2.与天津滨海新区相比,雄安新区更适合承接北京的(     
A.高新技术产业B.石油化工产业C.物流中转职能D.部分政治文化职能
2018-08-20更新 | 115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下图示意1992-2020年我国某乡村聚落中不同区域人类活动强度的变化(面积大小反映人类活动的强度)。村落中A处为家庭工厂集中区,B处为新建住宅居住区,C处为传统古建筑居住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92-2012年,新建住宅居住区人类活动强度变化主要得益于(     
①工业发展②农业发展③公路运输发展④水路运输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2012-2020年,传统古建筑居住区人类活动强度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     
A.人口大量进城务工B.乡村聚落人口老龄化
C.农业种植方式变化D.乡村民俗旅游业发展
3.1992-2020年,该乡村聚落不同区域人类活动强度变化的主要推动力为(     
A.产业结构的调整B.能源供应的变化
C.惠农政策的实施D.城市工业的发展
2022-02-23更新 | 370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3】随着乡村振兴建设的大力推进,我国乡村聚落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图为我国某地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乡村聚落空间结构最显著的变化是(     
A.聚落等级提升B.聚落由分散到集中
C.新建聚落沿河分布D.聚落内部功能分区明显
2.该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变化,有利于(     
①完善交通设施,方便居民出行
②合理布局村落,改善环境质量
③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④促进城乡一体化,扩大城乡差距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6-04更新 | 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