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区域发展 > 区域可持续发展 >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 荒漠化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77 题号:10903028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数民族都爱择水而居。各民族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财富。贵州也是我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的省份。石漠化是指由于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影响,造成植被严重破坏、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岩石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过程。贵阳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约1240mm,降水主要集中在4-10月,但是据贵州省山地气候研究所统计,贵州旱灾频繁,缺水严重。2017年7月,遵义市和铜仁市大部、黔东南州月降水量较常年偏少5~9成,出现大旱。石漠化现象和大旱天气,都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下图为贵州省位置及地形示意图。



(1)贵州省年降水总量丰富,但农业缺水严重,旱灾频繁。试从气候、地形、植被三方面分析贵州省旱灾频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石漠化对贵州省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3)对于贵州省水资源的问题,有人赞同通过修建水库来解决,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福建省长乐市宽阔低平的滨海平原上,因独特地理位置使得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面积约80km2的海岸沙丘,它自闽江入海口向南绵延约50km,大致呈条带状平行岸线分布。这里也是福建省三大风沙活动区之一,



(1)指出该地主导风向及其风速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说明长乐滨海地区大面积海岸沙丘的形成条件。
(3)推测历史上该地风沙活动强盛时期的气候特点,并说明理由。
(4)近年来,海岸沙丘呈现逐渐向陆移动的趋势。为防治该地风沙对耕地的危害,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1-09-04更新 | 1209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研究风沙流,对防治流沙扩张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某地区沙漠化严重,某科考队研究该地区的风沙流时发现:随着粒径的增大,沙粒运动方式依次为悬移、跃移和蠕移(下图);沙粒绝大部分集中在距沙床面10厘米的高度内,沙粒粒径及移动高度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大;输沙量与风速、下垫面密切相关(下图)。该地区在机械固沙(采用麦草扎设草方格沙障)的基础上配合生物固沙(在草方格中种草),防治流沙扩张效果显著,距沙床面10厘米的高度内输沙量趋近于0。


(1)简述风速从16米/秒增至20米/秒时,该地区戈壁风沙流发生的变化。
(2)判断风速在16~20米/秒时,该地区戈壁0~10厘米高度内沙粒最主要的运动方式,并说明理由。
(3)分析防治流沙扩张时种草比种树效果好的原因
(4)该地区采用机械与生物固沙后输沙量锐减,简析其原因。
2020-03-02更新 | 343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下图左)是我国最大的固定与半固定沙漠,年降水量70~150mm,年蒸发量2000mm以上,冬季有20~30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近20年来,随着大规模、高强度的工程建设,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下降,且受损区(植被破坏严重区)分布零散,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遵循“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促进为辅”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该地实行了以生物结皮技术(生物结皮是由土壤颗粒与蓝藻、地衣以及苔藓等生物,以不同比例混合形成有机复合体的表层土壤)、水平沟技术(下图右)为主的生态修复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



(1)简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
(2)分析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态修复困难的原因。
(3)简述生物结皮在植被恢复中的作用。
(4)通过水平沟技术能够实现节水免灌,试说明原因。
2021-08-23更新 | 3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