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区域发展 > 区域可持续发展 >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5 题号:1120212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1999年开始,黄土高原实施退耕还林,植被覆盖率大面积增加,水土流失明显减轻。由于梁峁和坡地大部分植树造林,沟道成为建设耕地的重要资源。随着时间推移,沟道的可利用率程度降低。为了满足当地的土地需求,延安各区县开展了沟道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即治沟造地。治沟造地是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如下图所示)。



(1)推测沟道的可利用率程度降低的原因。
(2)指出治沟造地产生的地理背景。
(3)说明治沟造地对延安市的现实意义。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356km2(下图1),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之一。2019年5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水土保持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西柳沟开展了以“黄河上游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来到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当地农民说这里“遇水成泥、遇风成沙”。两天后,他们到达中游的风沙区,只见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许教授说这里每年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穿过沙漠继续北行,研学小组发现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龙头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造成黄河干流严重淤堵。



(1)研学小组依据水文站提供的资料绘制了西柳沟多年平均月输沙率和月流量变化图(图2),发现西柳沟汛期易形成峰高量大、陡涨陡落的高含沙量洪水。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西柳沟高含沙水流的形成原因。
(2)研学小组从所绘图中进一步发现,西柳沟3月的流量与7月、9月的相近,但3月的输沙率却小得多。分析形成该现象的原因。
2021-01-19更新 | 17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太行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绵延400余千米,在1200米以上,山区有众多河流发源或流经,使连绵的山脉中断形成“水口”。 下图为太行山及其周边地区地貌分布示意图。   



(1)说出图中山地东西两侧主要地形区的地形特征差异。
(2)指出植树造林在改造山地西侧地形区生态环境中的主要作用。
2020-12-15更新 | 9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土壤侵蚀剧烈。20世纪80年代初朱显谟院士提出了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即:“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米粮下川上塬、林果下沟上岔、草灌上坡下城”,这对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近20年来,随着黄土高原生态恢复,黄河输沙量呈整体下降趋势(下图),人类活动对黄河泥沙减少的贡献率已达到80~90%。

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和旱作农业产区。以苹果产业为例,2017年陕西省苹果产量达1154万吨,位居全国第一,是全球最大的集中连片种植区,逐步形成千亿级苹果产业。有专家指出,当地产业发展推动城市化率提升,对恢复黄土高原植被起到重要作用。



(1)说明“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达到综合整治的原理。
(2)根据图文材料,分析影响黄河输沙量的因素。
(3)任选两个角度,阐述黄土高原种植苹果的自然区位条件。
(4)解释城市化推进有利于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原因。
2020-06-28更新 | 2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